仿生游动介入机器人设计与控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q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求有效的方法弥补传统介入诊疗系统的缺陷是新型介入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研究鞭毛微生物的驱动机理,提出一种用于介入诊疗的新型仿生游动机器人,这对于减少传统消化道内镜及心导管与管腔硬接触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弥补胶囊内窥镜被动运动的不足,以及拓宽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观察鞭毛微生物运动特点、分析其内在驱动机理的基础上,找到仿生的突破口,开创性地设计了三推进器推进的仿生游动机器人。运用理论研究、视频分析、仿真和实验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旨在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微型化的游动机器人,以期望将其用于介入诊疗中,弥补目前微创手术的不足。论文首先比较了目前在鞭毛驱动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理论,即抗力理论和细长体理论。比较结果表明:抗力理论计算简单,而细长体理论具有更好的普适性。之后建立了鞭毛柔性尾模型,模型的流固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本文设计的推进器,可将其视为刚性体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观察单鞭毛尾细菌的转向特性,发现了转向时螺旋尾的弯折现象,并建立了相应的鞭毛尾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获得了能使菌体具有最佳转弯性能下的最优弯折点以及最优弯折角度,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发现这一结论在宏观环境下同样适用。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对游动机器人进行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搭建,并考虑到液体运行环境的特殊性,对机器人密封等细节进行了设计,确保机器人在液体中的运行安全。引入陀螺仪对机器人的运行姿态进行监测,实现了全闭环控制。求出了机身阻力以及推进器的推进力等,将其代入建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中,仿真发现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运动学性能。制作机器人原理样机,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实验研究,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三推进器驱动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俄国文学史写作的若干角度,如社会历史、审美观念、思潮演变、体裁发展等给予肯定的同时,探讨了对话性角度的有效性。文中对话性的第一种涵义是:不同文化元素在同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隐喻作为最主要的认知方式,生活中处处可见。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等三大类。其中方位隐喻又叫空间隐喻,是由空间方位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本文在国内维吾尔语空间隐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仅对维吾尔语“yst、ast(上、下)”、“ald、kεjin(前、后)”、“juqir、t(?)vεn(高、低)”、“it∫、ta∫、sirit(中、里、外)”等方位词表达的隐喻进行分析,还用列举和描写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