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统计分析648例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塞住院患者(≥60岁)的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的现状;2.研究探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卒中风险分层和出血风险分层以及各分层中的抗栓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并重点分析华法林的使用现状;3.通过分组对比分析瓣膜性房颤患者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老年房颤患者(60-74岁)与高龄老年房颤患者(≥75岁)以及合并脑梗塞的房颤患者与房颤患者之间的临床及用药的差异,帮助临床医师加强对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塞患者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的重视,并为中国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塞患者应用华法林等抗栓药物的现状提供参考信息。研究方法:1.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4月~2013年4月,年龄大于等于60岁,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断为心房颤动的患者648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并描述房颤及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2.将所有收集到的患者分为瓣膜性房颤组和非瓣膜性房颤组,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74岁)和高龄老年组(≥75岁),按是否合并脑梗塞分为房颤组和房颤合并脑梗塞组,并分别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3.对583例NVAF患者分别应用CHADS2评分系统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比较两种评分系统对NVAF患者的卒中风险评估的差异:同时应用HAS-BLED评分系统进行出血风险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各层抗栓药物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原因。结果:1.本研究一共纳入648例老年房颤患者,其中男性328例(50.6%),女性320例(49.4%),基础疾病中高血压病397例(61.3%)最多见,其次是冠心病364例(56.2%),详见图3。在所纳入的223例的房颤合并脑梗塞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19例(53.4%),其基础疾病中高血压163例(73.1%)和糖尿病43例(19.3%),房颤类型中初发房颤110例(49.3%)和慢性房颤62例(27.8%)均高于425例的单纯房颤组中男性209例(49.2%),高血压234例(55.1%)和糖尿病59例(13.9%),初发房颤108例(25.4%)和慢性房颤58例(13.6%)(具体见图1、图2和表6)。所有房颤患者按年龄分组后,老年组(年龄在60-74岁)共355例,占总人数的54.8%,其中男性190例(53%),高龄老年组(≥75岁)的患者共294例,占总人数的45.2%,其中男性138例(47%),高龄老年组中高血压、冠心病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房颤类型、治疗药物无明显差别(详见表11)。2.所有的老年房颤住院患者中NVAF患者583例(90%),瓣膜性房颤患者65例(10%)。依据CHADS2评分标准,对NVAF患者卒中风险评定结果为高危占60.2%(351/583),中危占27.8%(162/583)、低危占12%(70/583),而依据CHA2DS2-VASc评分标准,评定结果为高危占90%(522/583)、中危占8.7%(51/583)、低危占1.7%(10/583);在卒中风险评分的基础上,再应用HAS-BLED评分将NVAF患者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发现在CHADS2评分≥2分的351例卒中高危患者和CHA2DS2-VASc评分≥2分的522例高危患者中,用HAS-BLED评分≥3分的出血高风险患者,分别占相应分组的85.8%和73.4%。3.住院房颤患者抗血小板总用药比率为83.8%(543/648),华法林总用药比率(28/648),瓣膜性房颤患者抗血小板用药比率75.4%(49/65),华法林用药比率24.6%(16/65)。583例NVAF患者及合并脑梗塞患者,按CHA2DS2-VASc评分,≥2分建议使用华法治疗的有522例,但实际使用11例(2.1%),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209例,氯吡格雷116例,双抗118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分别占40%、22.2%和22.6%,按CHADS2评分,≥2分建议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有351例,实际使用9例(2.6%),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140例,氯吡格雷72例,双抗77例,分别占40%、21%和22%。4.瓣膜性房颤组与NVAF组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阵发房颤、持续房颤均有差异(P<0.05);NVAF组患者应用双抗和未抗栓治疗比例明显高于瓣膜性房颤组,应用华法林的比例明显低于瓣膜性房颤组(P<0.05);对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的临床资料对比显示,高龄老年组女性,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的比例高于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老年组脑出血事件发生率(2.4%)也高于老年组于(1.1%),高龄老年组华法林用药率为3.1%低于老年组的5.4%,但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对房颤组和房颤合并脑梗塞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房颤合并脑梗塞患者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房颤组患者,在房颤合并脑梗塞患者中初发房颤和慢性房颤的比例明显高于房颤组(P<0.01)。结论1.房颤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除年龄外以高血压、冠心病最为常见,房颤合并脑梗塞患者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房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对于房颤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加强对血压的控制及抗栓治疗。2.房颤合并脑梗塞组的患者中初发房颤和慢性房颤的比例明显高于房颤组(P<0.01),合并脑梗塞患者中初发房颤比例高可能与部分患者已存在房颤多年但未能早期发现诊断,得到及时有效的抗栓治疗有关;慢性房颤患者比例高可能与临床上已经诊断房颤的患者未能进行卒中风险分层并应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规范化治疗有关。3. NVAF患者应用CHA2DS2-VASc评分划分卒中风险时高危患者的比例较高。由于CHA2DS2-VASc评分的卒中风险高危患者明显高于CHADS2评分,更加突显未行抗栓治疗患者的比例增高,因此可能选择相对简单的CHADS2评分更适合中国国情。4.我院住院房颤患者中卒中风险高危的患者华法林用药比率极低,远远未能达到指南的要求。与老年组患者相比,高龄老年组的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比例更高,同时出血风险也更大,应用华法林进行抗栓治疗的比例无明显差别;与房颤患者相比,合并脑梗塞患者华法林使用率无明显差别,但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较高,未抗凝治疗比例也更高。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塞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的比例极低,究其原因,对于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及已经发生了脑梗塞的房颤患者,临床医师过于担心其出血的风险,未能重视两种评分系统的指导作用,且由于华法林在应用时剂量需反复调节且要长期监测INR,这也是华法林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