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自古就是文学的一块“厚土”,中国文学的每一段历史都有山西文学的光彩闪耀其间。40年代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更是将山西文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围绕“山药蛋派”的创作也每每形成热门话题。进入新时期后,“山药蛋派”逐渐淡出文坛,新的一代作家涌现出来,被文坛称之为“晋军崛起”。然而,从这一口号的提出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山西的小说创作除了个别作家有火花迸射外,整体上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活跃于文坛的几位山西作家大部分还是“晋军”当初的老作家,相较于文学“陕军”、“豫军”、以及更有活力的南方作家群,近些年的山西文学处于一种令人焦虑的静默状态。本文从山西8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与“山药蛋派”作家的小说创作的比较中,来呈现80年代以来山西小说创作景观,同时对80年代以来山西小说创作和中国当代文学的走向进行反思与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山西小说创作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地方性特征的彰显、现实人事的现实抒写、面向平民的叙事立场、传统叙事资源的应用四个方面入手来呈现80年代以来的山西小说创作对“山药蛋派”的继承;第二章则是指出80年代以来的山西小说创作主要从农村与农民本真状态的呈现、人物心理的深度开掘、传统手法与现代技巧的并置三个角度突破了“山药蛋派”的创作;最后一章是在对山西小说创作现状的反思及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的探究中,找寻山西小说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