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济宁南阳湖农场(以下简称为南阳湖农场)是山东省中型农垦企业,成立于1956年,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与全国其他的国有农场非常类似,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在最近30年里,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很快,进行了很多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非常值得研究。而我国产业化研究主要针对农村和农民,对农垦企业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南阳湖农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的研究,深入全面地分析农垦企业在经营体制、运营机制、产业化组织模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产业化进程中运营机制应该坚持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管理模式。农场作为产业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进行农业产业规划和组织,种植或养殖的生产环节交给家庭农场,由企业进行农产品工业加工或联系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家庭农场的农产品进行收购、加工和销售;通过产品购销合同和利益分配办法,农垦企业与职工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保证产业的正常运营和双方的经济收益。适度扩大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通过规模报酬递增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产业化发展方向以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项目为突破口,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建立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与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立长期产品供应关系。延长农产品的产业供应链,实现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尝试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打造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扩展销售渠道。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等方面发展,配套餐饮、娱乐、健身项目,实现“农游合一”的综合经营模式。社会化服务应建立开放的多级社会化服务体系,多争取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资和各级各类各部门扶持政策,用于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改善农垦企业的投资环境。强化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搞好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技术流程,培育农场品牌。鼓励本场职工和外部人员到农垦企业内部进行有偿社会化服务,培育农资、农机租赁和劳动力市场,方便家庭农场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鼓励职工在农闲时进行其他行业的生产,增加家庭农场的收入。积极引进外部资金到农垦企业发展创业,为家庭农场成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研究方法以农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政策研究方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