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日益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特别是在动物饲养区。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是双翅目的一种食腐性昆虫,其幼虫可被用来处理养殖业畜禽粪便等废弃物,但亮斑扁角水虻的大规模连续饲养,保证幼虫连续供给畜禽粪便转化系统以及水虻转化猪粪的关键技术参数如水虻幼虫接种密度等,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很少,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中国海南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研究了连续人工饲养亮斑扁角水虻的方法,虫卵孵化和幼虫的饲养在饲养房内完成,成虫在2m×1.8m×1m规格蚊帐中完成交配和产卵,蚊帐摆放在在室外15 m×6 m×2m规格的塑料大棚中。幼虫饲养和成虫繁殖环境的光照、温度、湿度均为自然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亮斑扁角水虻在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可以全年连续传代。在饲养房内虫卵孵化需要2-6天,幼虫经20-23天进入预蛹期,8-11天后开始羽化,成虫在2m×1.8m×1m蚊帐交配和产卵,每天都可以收获数百孔虫卵。第二部分:使用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物转化猪粪的技术。将不同数量的4日龄幼虫接种到相同质量的猪粪中,研究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物转化猪粪的能力与接种密度之间的关系。生物转化猪粪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接种密度,扁角水虻幼虫可以消耗猪粪中41-51%的干物质,收获昆虫体干重占处理前猪粪干重的10.6-15.1%;最终确定1000头/kg为最佳接种密度,猪粪干物质消耗率为51%;收获虫体干重占处理前猪粪干重的15.1%。第三部分:对转化前后的猪粪和使用猪粪饲养的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虫体中主要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和少量几种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做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最佳接种密度的条件下,经水虻幼虫生物转化之后,猪粪中全氮减少率为58%;全磷减少率为30%;铜、锌、锰等重金属元素也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在最佳接种密度条件下(1000头/kg),虫体营养元素含量分别为:粗蛋白42.2%,粗脂肪22.9%,粗灰分14.8%;铜含量为22 mg/kg,低于国家规定的动物饲料标准(GB/T 13885-2003/ISO 6869:2000)。说明在使用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大规模处理猪粪时接种控制密度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