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FDM-ROF系统的自适应编码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y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分别利用Turbo码和LDPC码各自的优点并通过自适应编码技术将其整合在OFDM-ROF(正交频分多址—光载波技术)系统中。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信道估计技术,通过信道的状况自适应的改变编码速率和编码方式。通过后续对Turbo码和LDPC码各自优点的介绍,我们发现两种编码方式在不同信道状况下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此实验的目的便是希望结合并利用这两种编码方式各自的优点。通过分析和仿真,我们将会得出采用这种新的自适应编码方式之后的误比特率(BER)曲线。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采用这种新方法后将会兼顾有效性和可用性。在保证信号传输质量的同时追求传输的最大速率。
其他文献
网络编码技术最早于2000年由Ahlswede和李硕彦等学者提出,并证明理论上的组播速率上限是可达的。然而,编码操作必然会增加编码节点的计算量和处理时延,导致组播成本增加。另
近年来,有关光子晶体非互易性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磁性光子晶体在时间反演对称性被破缺后,波动方程的解可能以非成对的形式出现,当再引入空间反演对称性破缺,能带结构中会出现非对称,进而出现非互易的光学现象。它可用于设计如光二极管、隔离器、分路器等器件。如何构建非互易的磁性光子晶体结构以及将其应用到具体器件中是两个重要课题。探究改变光子晶体对称性的方法是实现非互易性的主要途径,克服磁性材料在损耗和
多输入多输出(MIMO)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4G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MIMO技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处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每个收发天线对之间形成MIMO子信
波长交换光网络(WSON)是基于波分复用(WDM)技术的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对ASON控制平面技术进行了向光网络的进一步演进,WSON扩展了对网络中光纤(波长)的自动发现、感知损伤
保罗·罗森茨威格(Paul Rosenzweig),致力于与网络安全、国家安全和技术政策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研究,包括隐私和安全的交叉点。除了在R Street研究所工作外,保罗还管理一家名为"红枝咨询"的小型网络安全咨询公司,并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任教。此前,他是美国国土安全部负责政策制定的副助理部长。保罗是《网络战争:网络空间的冲突如何挑战美国和改变世界》一书的作者,也是《思考网络安全:从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