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41〕号)(以下简称“国十条”)提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落实《规划纲要》和“国十条”精神,甘肃省启动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实施的建设乡镇中心园的“316计划”、2015年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建设项目“939计划”以及2016年实施的幼儿园继续向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延伸项目,使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得到大面积的覆盖。随着甘肃省农村学前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及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断涌现的“小规模”幼儿园作为一种新现象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以甘肃省高台县、华亭县、皋兰县、广河县以及秦安县五个县作为研究对象对甘肃省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析。 调查发现,作为西北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农村“小规模”幼儿园表现出以下特征:(1)幼儿园类别和地理位置以非标准化和山区为主(2)幼儿园规模小,主要表现在班级人数、个数、教师数量以及幼儿园辐射能力等方面(3)幼儿园生源中留守儿童及家庭条件差的幼儿占较高比例(4)幼儿园普遍采用混龄教学的模式(5)幼儿园经费收入来源单一及教师兼职比例高且专业化程度低。 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在扩大教育公平尤其在提升偏远山区适龄儿童入园率等方面发挥了其独特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可规避的现实问题:“小规模”幼儿园布点多、资源分散、效率不高;混龄无差异的教学模式;师资问题突出以及经费短缺等。针对甘肃省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目前出现的问题,研究者对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首先应当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鼓励多种形式办园,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长足发展。其次,对农村“小规模”幼儿园进行科学定位。另外,要合理配置师资,加强“小规模”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最后,建立针对“小规模”幼儿园的经费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