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41〕号)(以下简称“国十条”)提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落实《规划纲要》和“国十条”精神,甘肃省启动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实施的建设乡镇中心园的“316计划”、2015年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建设项目“939计划”以及2016年实施的幼儿园继续向1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延伸项目,使甘肃省农村幼儿园得到大面积的覆盖。随着甘肃省农村学前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及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断涌现的“小规模”幼儿园作为一种新现象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以甘肃省高台县、华亭县、皋兰县、广河县以及秦安县五个县作为研究对象对甘肃省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析。  调查发现,作为西北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农村“小规模”幼儿园表现出以下特征:(1)幼儿园类别和地理位置以非标准化和山区为主(2)幼儿园规模小,主要表现在班级人数、个数、教师数量以及幼儿园辐射能力等方面(3)幼儿园生源中留守儿童及家庭条件差的幼儿占较高比例(4)幼儿园普遍采用混龄教学的模式(5)幼儿园经费收入来源单一及教师兼职比例高且专业化程度低。  农村“小规模”幼儿园在扩大教育公平尤其在提升偏远山区适龄儿童入园率等方面发挥了其独特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不可规避的现实问题:“小规模”幼儿园布点多、资源分散、效率不高;混龄无差异的教学模式;师资问题突出以及经费短缺等。针对甘肃省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目前出现的问题,研究者对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首先应当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鼓励多种形式办园,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农村”小规模”幼儿园的长足发展。其次,对农村“小规模”幼儿园进行科学定位。另外,要合理配置师资,加强“小规模”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最后,建立针对“小规模”幼儿园的经费保障机制。
其他文献
价值观(values)是人们在目标确立、手段选择、规则遵循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观念,这种观念对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新生代农民工(New generation peasant-workers)是指
在传统的测验中,所有考生无论水平高低都使用相同的题目进行测试,考生的得分取决于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对于某个特定的考生而言,考试题目可能太过简单也可能太难。简单的题目
近年以来,随着研究深入,人们意识到个体面对生活事件压力而表现出的自身应对能力及采取的应对方式在保持心理健康上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LES、CTI、SCL—90为研究工具,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分析了激励的含义和激励的实质,以及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特点,且对教育激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探索性地构建了教育激励的理论体系.该文研究的教育激励是指教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该文研究和设计的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