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我国外语教与学的理论研究进入到发展创新的新阶段。虽然外语教与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斐然,但是多数理论研究都是对学习者因素的关注,具体而言,即对学习策略、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等外语学习理论的建构与验证,却少有对中国外语教育的宏观理论的建构与探究。外语课堂是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对于外语课堂的宏观理论进行建构符合中国本土化外语教学的实际。理论是我们分析问题的起点,对于外语课堂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只有上升到理论的应然层面,才能使教育者与研究者对外语课堂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才能使外语课堂实践更具指导性。因此,外语课堂教学的宏观理论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建构的。西方哲学的研究焦点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对于主体间性的对话教育提出诉求,巴赫金的语言符号理论成为二语研究领域备受推崇的对话理论之一。国外学者对巴赫金的理论与教育/教学展开了很多研究。作为二语习得对话研究传统的重要代表,巴赫金的理论也为二语研究者所重视。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之下,参考大量国外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文献,结合国内外语教育理论研究实际,拟对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究:1.对话应用于课堂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2.外语对话课堂理论建构的理论及实证依据;3.外语对话课堂理论建构、理论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4.外语对话课堂理论建构的方法论取向。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对话理论和课堂话语研究现状的综述,以“对话”的多维定义为切入点,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着“对话”在理论与实证层面的定义不一致、对话与对话性的理解混同;相关研究缺乏整体系统的理论建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论证了外语对话课堂理论建构的必要性,并描述了外语对话课堂理论建构的研究设计与研究步骤。然后本研究对巴赫金对话理论应用于二语习得中的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反思,为外语对话课堂理论的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参数。在确定了外语对话课堂理论建构的理论依据与实证参数之后,对巴赫金与维果斯基的理论在“语言、文化、自我”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析,从而为外语对话课堂理论建构提供了必要的哲学思想源泉。按照本研究提出的外语对话课堂理论建构的研究步骤,对国内外的课堂话语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反思,进而为外语对话课堂理论建构提供启示。在论证了外语对话课堂理论建构的哲学思想源泉,界定了其建构的理论依据与实证参数之后,对外语对话课堂理论的构成要素进行阐释,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提出了外语对话课堂理论的五个(组)概念、四个简化命题、多个变量与一个假设,最终完成了外语对话课堂理论的建构。然而,任何理论建构均应具有与之匹配的方法论取向,所以本研究随后对外语对话课堂理论的方法论展开讨论,根据国外理论建构与方法论的研究文献,本研究认为外语对话课堂理论的研究方法论应采用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范式;提出其方法论取向的五个原则:层级性原则、多变量原则、开放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二维原则;并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特别是费尔克劳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与巴赫金的理论相匹配,有助于研究者对实然课堂对话进行研究。而访谈法作为研究者与师生的一种对话,可以帮助研究者倾听师生主位声音,从而找出影响某种课堂实践的潜在因素与背后声音。本研究是针对外语课堂宏观理论建构的探索性研究,希望该理论研究不仅会对我国本土化外语课堂理论建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扩大国内学界对巴赫金对话理论与课堂话语的认识与研究,也希望本研究可以对外语课堂教学实践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