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全年(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疗的273对夫妇,共510个周期的资料,从临床妊娠率入手,研究分析影响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的妊娠率的各种关键因素,以其通过本研究指导临床通过预处理来降低各种不良因素,提高临床妊娠率。[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不孕原因、基础性激素、卵泡生长方式(自然、促排卵药物)、预计手术日(到达HCG的天数)、内膜厚度、卵泡直径、E2、LH、P等数据。对比各种不同因素影响下患者的妊娠率。统计分析由SPSS 19.0软件完成。对于组间差异(e.g.妊娠组/非妊娠组,各用药组),依据Chi-square检验或t检验进行比较。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Test对连续型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以Mean ±SD展示,两组间的差异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edian(quartile range)展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差异比较。[结果]1.510个周期的IUI治疗中,妊娠56个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0.98%,生化妊娠率为0.98%。其中自然周期妊娠率6.37%,促排周期妊娠率21.15%,促排周期的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化妊娠率均为0.98%。2.促排方式方式上分析:1)CC、LE、CC+HMG、LE+HMG、HMG 的妊娠率分别为 12.38%、10.96%、17.5%、18.33%、17.39%。2)FSH+HMG、LE+FSH、LE+HMG+FSH 无成功妊娠周期。3.多胎率、妊娠不良结局上分析:1)自然周期的多胎率为7.69%,促排周期的多胎率为13.95%,促排周期的多胎率高于自然周期,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C、LE+HMG、HMG的多胎妊娠率分别为15.387%、27.27%、25%。其余促排组无多胎发生。2)自然周期与促排周期的生化妊娠率均为0.98%。促排周期中CC和LE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1.90%、1.37%。其余促排组无生化妊娠。4.分析各年龄段数据,26-29岁的妊娠率21.88%,30-35岁妊娠率22.43%,36-39岁妊娠率8.33%,35岁以下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大于35岁的患者。5.不孕类型中排卵障碍、男方因素、不明原因、免疫因素、内异症、输卵管因素、双方因素分别占 28.99%、29.03%、26.09%、19.35%、4%、3.85%、10.52%。其中排卵障碍、男方因素、不明原因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内异症和输卵管因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6.促排周期数的数据汇总:1个周期的妊娠率最高为27.50%,2个周期的妊娠率为17.33%,3个周期的妊娠率为10.96%,≥4个周期妊娠率为0。1-2个周期的妊娠率高于3个周期的妊娠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原发不孕患者的促排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促排周期的妊娠率较自然周期高。2.促排周期中单独用药:LE的多胎率更低,相对更为安全。联合用药选择CC+HMG 更好。3.35岁以上患者的妊娠率较35岁以下患者明显降低。4.排卵障碍与男方因素及不明原因选择IUI的成功率相对其他因素更高。不孕合并内异症及输卵管因素的不孕的病人需要更加积极的预处理治疗方案。5.人授治疗周期中1~2个周期的IUI妊娠会相对更易成功。推荐在2-3次IUI失败后及时寻找其他辅助生育方法。6.原发不孕患者更建议使用促排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