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决策往往被认为是热执行功能的一部分,一般是指对在情感上能造成重大后果(或者重要得失)的事件的决策,其中包含三个重要因素:价值矛盾、情感冲突、以未来利益为取向。前额叶皮层中的眶额叶皮层被认为是情感决策的神经基础,西方一些研究表明,眶额叶皮层的损伤会导致病人的人格发生改变,并且无法以未来利益为取向做出合理的决策。爱荷华赌博任务是研究情感决策最常用的范式之一,将爱荷华赌博任务进行简化而形成的儿童赌博任务范式可用于探究低龄儿童情感决策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认为3-4岁是儿童情感决策发展的关键期。近十年来,情感决策的研究热潮使得国内外研究者对儿童情感决策的发展过程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但目前儿童情感决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相对较少,对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儿童情感决策的发展也不甚明了。本研究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人格特征、家庭教养方式、智力水平这三个因素对儿童情感决策发展的影响,为该领域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也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资料,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155名8-13岁的儿童为被试,先进行赌博任务实验,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赌博任务是在爱荷华赌博任务的基础上降低计算难度而形成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计算能力”这个无关变量影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赌博任务表现。实验结束后,被试还需要完成儿童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以及联合型瑞文智力测验。研究结果如下:(1)8-13岁儿童的情感决策没有表现出发展性差异,但三个年龄组的儿童对ABCD四副牌表现出一定的选择偏好。三个年龄组儿童对高频惩罚的不利牌(A牌)均表现出很好的回避效应,10.5岁组和12.5岁组对低频惩罚的不利牌(B牌)显示出明显的选择偏好。(2)8-13岁儿童的情感决策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在赌博任务五个Block上的成绩呈明显的递增趋势,而女性在赌博任务五个Block上的成绩呈“忽好忽坏”的反复状态。(3)儿童的稳定性人格特质对情感决策发展有影响。稳定性高的儿童在赌博任务的前四个Block上的成绩显著高于稳定性低的儿童,在第五个Block的成绩上两者未表现出差异。(4)父亲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情感决策发展不产生任何影响。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干涉、过保护”两个维度影响儿童的情感决策发展。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与赌博任务成绩呈现显极其著正相关;母亲“过干涉、过保护”维度与赌博任务成绩呈现显著负相关。(5)智力水平对儿童情感决策的发展不产生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