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俗元素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及美学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作为民俗的一面镜子,丰富多彩的民俗元素给电影提供了更为真实、自然的社会质感,电影则承担起为民俗做影像记载的功能,使这些以口口相传为主要流传方式的非物质文化以另一种形式得以保存和传播。纵观中国电影史,可以发现民俗元素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表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吸收引进为主,四五十年代主要为传承记载,六七十年代呈现出封闭的意识形态,八九十年代的新民俗电影与国际接轨,新生代导演则以转型社会中的民俗元素为主题开创了独立电影时期,中国电影正快速加入已经不可逆转的世界大格局中。世界各地的民俗大都是在不同的地理、历史环境中逐步积累生成的,典型性、直观性、独特性和唯一性是民俗的主要特征,它们都鲜明的彰显出国家或民族之间的差异。中国电影既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与时俱进,也要顺应世界跨文化交流的大趋势,将体现中华文明的民俗文化通过有效的传播媒体,成为向世界介绍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效窗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是社会文化交流的普及化和消费文化的同质化,民俗元素呈现出多种形态共存和多元发展的明显趋势。民俗元素具有表达民族文化本质的独特作用和意义,不仅要赢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中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正确理解和认同。本文选取民俗元素在影片视听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部分作品,以影片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归纳、整合影片中的民俗元素,结合民俗学领域对“民俗”的定义,依据民俗元素在电影中的表现方式,将民俗元素在中国电影历史中的发展趋向做简要梳理。根据电影的特性,从画面和声音两部分着手,重点分析民俗元素在影片里承担的功能和所发挥的作用,分别从叙事、造型和表意三方面论证。结合民俗元素在电影作品里的审美价值,民俗从戏曲、民间艺术中的借鉴和融合,总结归纳出民俗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寻找出民俗元素参与叙事的局限性,为全球化语境下的电影民俗元素的发展趋向,提供可借鉴的样本和理性经验,仅供为建构中国电影民俗学参考。
其他文献
形而上学历来是传统西方哲学的主干。近代以来,由于教条主义形而上学、怀疑论的影响,人们开始质疑形而上学的有效性。康德对其进行一番考察后,坚持形而上学的不可放弃性,并认
本文指出,柏拉图在他的中期对话中构造了一种有关知识及其对象的理论,其中心是“理念论”。《美诺篇》通常被认为是其中期对话的开始,它所关注的正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问题,
社会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团体心理辅导以其独特的影响机制特别适合大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本校课程的团体心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和稳定。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模式下,探讨供应短缺情景中小订单优先分配规则对零售商订货决策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小订单优先诱导零售商制定不超
杨贤江是我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论述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全人生指导"思想就是其中之一
绥靖,其原意是不干涉主义。它作为英国对欧外交中的一种意向和姿态曾风靡一时,虽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它作为英国国内政治经济恢复赢得了时间。
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普及,云存储技术的兴起,以关系链为基础的数据挖掘为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新营销战略的重组和构建创造了条件。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经历着思维变革、商
传播学与心理学研究关系密切,尤其是在效果研究和受众研究的范畴。作为心理学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影响是"使用与满足"研究,同时也涉及到"知沟"研究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是跨专业跨学科教学的课程,作者分析了课程特色以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学生的专业特性进行教学改革,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