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问题。论文首先分析了学界对资本账户开放的诸多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应是“持续地避免对资本跨货币区边境的交易进行各种直接和间接的限制”,然后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阐述了资本账户开放的动因。第二章阐述了资本账户开放的效应和模式,首先分析了资本账户开放的四种度量指标的内容,对测量差异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并认为“私人投资收益率趋同分析法”可以用来判断资本账户开放的最大效用,而“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相关性分析法”则反映开放的最低效应水平,随后引述了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揭示出理论与实证相矛盾的困惑。为此,本文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首次构建了一个适度资本账户开放的简单模型。基于该模型,本文认为,(1)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并不是要绝对满足多少项条件指标,这些指标的综合效应使得资本账户开放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曲线发生变化,如果产生交点,就构成了能够进行资本账户开放的初始条件,并不强求面面俱到;(2)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激进与渐进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对应的不同框架图形,从而提示模式选择取决于初始条件;(3)结合排序理论,探讨了资本账户开放配套的次序安排。最后总结了影响资本账户开放的成本收益的因素,概括为:国内经济状况、金融体系的市场化程度、金融监管和宏观政策框架。
在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历程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后,本文从实证中再次得出结论,即模式选择不是绝对的,需要和初始条件结合起来;成本收益的比较在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中是动态的;把握好动态成本收益比较的两个关键,一是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监管,二是开放措施的配套推进。随着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资本账户开放也成为中国开放的必由之路,中国也首次提出了在六年内基本完成资本账户开放的时间表,在这一背景下,论文回顾了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历程,总结了现行的资本账户管理特征,对中国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的当前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的渐进模式符合我国国情,最后,论文给出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安排和配套推进措施的有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