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生活中的节日,从来源和形式上看多种多样,既有从过去保留下来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也有在民族国家诞生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新生节日,如国庆节、教师节,还有不少从国外引进的外来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如果我们把节日的概念放得再宽一点,把各种非商业性质的、按照一定节期重复举行的庆祝活动,像传统的庙会和当代的电影节、文化节等,全都计算在内的话,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多样复杂的节日体系,为我们的节日研究和进行这一领域的学术理论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社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一方面传统的节日面临淡化的危机,另一方面人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国产的和外来的新型节日时又常有一种迷失和不知所措之感。作为一名环境设计者如何理解节日这种特殊的文化空间的艺术本质?节庆活动的行为方式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存在何种关系?节日的公共性和社会价值如何通过空间环境装饰来提升?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待于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给出答案。当前关于节日的议题,如传统节日民俗的传承、节日的假日化等社会问题,是要落实到城市公共的文化空间才有望解决的大问题。公共空间,特别是公共的传统的文化空间,是公共性的载体和运作领域,“公共空间”、“文化空间”这些范畴能够较好地见证民众生活的历史过程和现实状态,我们从中也可以正面地展望我们的社会前景。因此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的维度对节庆环境装饰展开研究。首先,对城市公共空间和节庆装饰的概念系统进行基础研究,强调环境知觉体验及节庆装饰美学形式特征的研究,侧重于人与装饰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其次,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节庆装饰艺术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将公共空间节庆装饰艺术理论进行理念、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深入研究。着重分析构成节庆装饰艺术的形态、色彩和材质要素,并将节庆装饰艺术融入人类生活的公共空间,研究影响城市公共空间节庆装饰艺术的社会文化要素和审美视觉要素。为设计策略的提出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托。最后,从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案例,归纳出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节庆装饰艺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指导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节庆装饰艺术设计,并对节庆设计的现状提出一些改善建议。从而完成了全文完整的结构脉络。面对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怎样通过保护传统节日来维护和加强社会生活的公共性,是重要的现实问题和迫切的理论议题。作为环境艺术的研究者针对塑造城市公共空间节日文化氛围的研究是颇具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