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参与调节非神经细胞的增殖、神经元的发育和突触的可塑性,参与学习与记忆的形成,但mTOR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榨模型上观察脊髓mTOR表达变化及其与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化的关系,探讨mTOR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n=5):1D组、4D组、7D组、14D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前一日测定基础痛阈(PWTL和PWMT)。分别于CCI术后第1,4,7,14天测痛后处死,取L4-5脊髓节段,以免疫组化法观察mTOR的脊髓定位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mTOR的mRNA的表达,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mTOR蛋白表达。另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n=5):正常对照组、CCI组、前给药组、前对照剂组、后给药组、后对照剂组。鞘内置管前后测定基础痛阈(PWTL和PWMT)。鞘内置管3天后建立CCI模型。前给药组、前对照剂组于CCI术后4小时开始鞘内开始经微导管分别注入雷帕霉素10μl+NS10μl或同体积同浓度溶剂,连给3天。前给药组、前对照剂组于CCI第7天开始鞘内开始经微导管分别注入雷帕霉素10μl+NS10μl或同体积同浓度溶剂,连给3天。各组均于CCI第2、4、6、8、10、12、14天分别测痛阈。于CCI第14天,取腰段脊髓,用免疫组化法显示GFAP的表达。结果:1.CCI大鼠痛阈的变化:CCI大鼠结扎侧后肢从术后第1d开始出现明显的机械痛敏,术后第4天开始出现热痛敏的异常(P<0.01)。2.mTOR在脊髓的定位分布:mTOR免疫组化阳性颗粒在正常组脊髓神经元胞浆中广泛分布。3.大鼠脊髓mTOR的mRNA表达变化:荧光定量PCR显示各组CCI各组大鼠脊髓mTOR mRN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D1组、D4组、D7组、D14组大鼠脊髓mTOR的mRNA含量分别为正常组含量的5.254倍、7.547倍、15.192倍、17.432倍。假手术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大鼠脊髓mTOR蛋白的表达变化:1D组、4D组、7D组、14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TO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假手术组与正常组间mTOR蛋白表达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5.雷帕霉素干预后CCI大鼠痛阈的变化:CCI组、前、后对照剂组左后肢热痛阈和机械痛阈从CCI第四天开始下降;前给药组痛阈从CCI第4天开始上升,直到第14天都有明显差异;后给药组痛阈从CCI第8天开始上升,直到第14天都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右后肢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雷帕霉素干预后CCI大鼠脊髓背角GFAP表达强度的变化:CCI组与正常组相比,左侧脊髓背角GFAP阳性面积与阳性区平均光密度明显增加(P<0.01)。与CCI组比较,前、后给药组左侧脊髓背角GFAP阳性面积与阳性区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1.CCI大鼠脊髓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mTOR信号通路可能在大鼠CCI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2.鞘内注射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CCI大鼠痛阈上调,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受抑制,mTO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外周神经损伤诱发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