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中兴之路——思想文化视域中的宋南渡诗坛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never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渡诗坛,与中国历史上重大政治事件--建炎南渡密切相关,它集中反映了南渡后思想文化及文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顺延到此后的中兴诗坛。可以说,南渡诗坛乃中兴诗坛的序曲,它为宋诗走向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一方面探究诗坛走向中兴的动力,另一方面揭示诗坛从低谷走向高峰的复杂过程。   本文从思想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南渡诗坛,着意于思想史与文学史的交叉研究,将思想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纳入考察范围。通过动态地考察文化政策、思想史及诗歌史的事件或现象,探究其中隐含的历史动机,梳理出思想、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或关节点,从而揭示诗坛走向中兴的动力。   南渡初年的学术文化语境,是本文首先论述的内容。南渡初,朝廷为了构建政统的合法性,确立“最爱元祐”的政治文化导向;在北宋受禁锢的元祐之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成为南宋思想文化重建的基石。南渡文人自觉地总结北宋学术文化传承脉络,在“元祐”这一旗帜下,理学与文学承续了各自的统绪,有效地呼应了官方构筑政统的努力。一些在学术思想、人格魅力、气节品行等方面卓异的元祐党人,如苏轼、黄庭坚、程颐、司马光等人获得朝廷的推崇,成为砥砺品节、学文习道的榜样。   接下来论述的是创作主体在南渡时期的思想及行为方式,这关系到南渡政治文化生态及诗坛的走向。南渡初年,士人倡导“行义以达其道”,这种理念及精神原则对南渡士风的重建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陈渊与胡安国父子围绕《龟山墓志铭》,在陶渊明的接受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不仅在陶渊明接受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还体现了南渡士人对进退、出处的不同思索。绍兴和议引发了“道义”、“功利”的思想分歧;反对和议的士人被排挤出朝堂,从政治中心走向政治边缘。绍兴和议之后,文丐奔竞的现象比较严重;与此相对应,“山林之士”砥砺品节、读书治学、涵养心性,他们对“君子”人格的践履,形成一道亮丽的思想文化景观。   理学新文化对诗人及诗歌写作的影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故所占篇幅最重。南渡之后,理学从崇宁党禁受压抑的状态中走出来,面临新的发展态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南渡初年,理学子弟大量进入朝廷中枢机构,且互相汲引,壮大了理学的声势;程门弟子还试图将“伊川学”向官方学说推进。这些引起了儒学内部的警觉,因而有陈公辅请禁“伊川学”。理学的修养方式,获得了一些文人的认同;吕本中、朱松等人对理学的主动接受与发扬,标示了南渡诗坛的新走向——诗坛深受理学的浸润。最先接受理学的诗人,认为致知格物乃修身之本,文章乃余事;一些极具理学特质的诗学理论也开始形成,如“活法”、“悟入”等。南渡文人的诗歌写作中,或深或浅地渗透着理学观念:理学观念或立场的明确表达,“孔颜乐处”的追寻,咏物诗写作中格物理论的深入,等等。因创作主体身份的不同,南渡诗坛上有所谓诗人之诗、学人之诗的分别,但它们有共同的指向:都强调中正平和的诗学宗尚;都强调“不俗”,追求君子之操、胸中气象;积极探索诗法技艺,初步形成了师法自然的观念。   本文还论述了中兴思想对诗坛的影响。南渡文人的中兴思想,植根于他们对家国灾难的切身体验。因此,他们都有浓得化不开的中兴情结;与此相关,抒写中兴情结也就成为诗坛创作的新主题。南渡文人纪述流亡奔波与亡国反思的诗歌,充分表达他们最直接最现实的中兴关怀。南渡文人对赵宋王朝的中兴想象,基于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京洛追忆,并希望朝廷能够复兴祖宗大业、恢复中原,这些在诗歌写作中同样有所呈现。   在诗坛走向中兴的路上,南渡诗人上承元祐、下启乾淳,在文化统绪、君子理想及人格、理学文化、诗法理论、中兴思想等方面,都为此后的诗坛中兴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绍兴时期,南渡诗人与中兴诗人在思想观念、精神气格、诗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代际间的传承。在变与不变中,南渡诗坛不断向中兴诗坛推进;中兴诗人守正而变,迎来了宋代诗坛又一高峰的出现。   此外,文末的“南渡思想、文学系年”也是本论文的有机构成部分。该系年从纵向展开诗坛走向中兴的过程,与正文论述部分相呼应。  
其他文献
本文对《说文解字》中会意字的训释系统进行分析,着力于会意字训释内容、会意字训释体例两方面的微观研究。   《说文》因循汉字构形理据,提出“六书”的定义,从汉字的形、音
学位
先秦时代,是一个注重立言也善于立言的时代。商周时期“君权神授”的宗教信仰和帝王乃“天子”的独特身份,决定了此时帝王“代天言说”的神圣性和合法性。以“主书王命”为主
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城乡经济普遍破产,破产题材小说盛行一时。吴组缃亦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创作了一批属于时代、也属于个人的“破产”小说。这些小说在题材、手法、人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墨子》“十论”,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对象内容最能表现先秦墨家的
复古,是一种对历史的回忆和赞美,也是一种时尚与创新。正如女人坊摄影的创办者卢奕所言:“古典与现代并不冲突。”就连有着“时尚界奥斯卡”之称的Met Gala(纽约大都会艺术博
本文在生成语法的背景下,运用事件句法理论,对汉语的存现类非宾格结构进行了描写、分析和解释,力图将典型存现句、广义存现句、以及“蒙受式”的存现结构作出一个统一的解释。以
本文以《博物新编》(1855)、《格物入门化学入门》(1868)、《化学初阶》(1870)、《化学鉴原》(1871)、《化学指南》(1873)、《格致启蒙·化学启蒙》(1879)、《西学启蒙·化学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理性地思考这几年农村小学的课改之路,我们在肯定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兴趣激发、引导自主学习、重视主题构建等策略的同时,应该着
从采石场的荒料开采,到进一步的板材与石料加工,直到厨房用石材制品的大量加工,金刚石工具和计算机辅助机械是当今天然石材加工中必不可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