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剖意识下的鲁迅文学创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很多的文学主题。而其中一个表现较为突出、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他的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集中、强烈的自我剖析意识。这种意识是鲁迅创作心态的直接显现,是其“历史中间物”意识等文化心理的直接反映,也是其创作取材的直接源泉。同时,这种意识,也是贯穿鲁迅文学创作始终的,能够通过此线索窥探其创作整体的。 基于此,本文以自我剖析意识为基点来关照鲁迅的文学创作,从创作主体、文本表现、读者接受等几方面入手,分析鲁迅自剖意识的表现形式、具体作用以及实现手法。从而明确,鲁迅的自剖意识是其自我精神世界的集中展示,并通过塑造自我形象、采用“我——叙事”的叙事方法等手段,实现了创作与自我剖析的完美结合,达到不断剖析自我,展示自我,以获得精神宣泄、自我警醒、个性升华等效果的创作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鲁迅自我剖析意识的成因和特色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其自剖意识是文学创作基本规律的具体表现和鲁迅个人独特精神气质、生活经历以及求真求实的文学创作观相结合的产物,与同时期创造社等作家的自我剖析作品相比,具有更为广泛的接受层面和更为长久的生命力。借助于自我剖析意识,鲁迅实现了其创作的强烈的自我抒情特色,从而使其杂文具有鲜明的文学性特征。同时,通过不断的自我剖析,鲁迅实现了自身的不断超越,抗争绝望,完成主体意义上的飞跃;而对接受客体来说,强烈的自剖特性,也打开一扇了解鲁迅世界的大门,营造“真与诚”的文学意蕴,实现接受客体上的共鸣与感悟。 总之,通过对自剖意识的系统阐述,能够对鲁迅创作心理进行深层次研究,加深对鲁迅艺术世界的理解。同时,对更为深入地继承鲁迅文学遗产,加强当代中国社会的时代精神与人文建设,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的对日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调整,由最初的限制日本发展成为扶植日本,力求发展其经济,恢复其军备,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代言人。正是出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开放教育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突破口,建设
我国的戏剧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范性。虽然我国的戏剧表演有着众多的流派,各地的戏剧文化各不相同,但是每一个地方的戏曲的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的处理而呈现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是指引课程建设方向的指南,与课程开发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有密切关系。该文分别分析高校网络教育类和本科类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以及"广播电视大学
25年的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着国人的婚姻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最显著的特征是离婚率剧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婚外恋造成的。那么社会该如何对待婚外恋?法律要不要干预婚外
近代商人在民族主义运动中究竟何以自处?此一问题向为海内外治中国近世之史者所关注。但在既往的研究中,论者要么认为商人民族情感全然缺失而视其为纯粹的“经济人”,要么论
e-Learning是基于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企业培训模式。本文对e-Learning的内涵、特征以及形式进行了讨论,并针对e-Learning在企业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利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俗乐机构内教坊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宫廷俗乐组织化地由幕后走向前台。从初唐武德内教坊的出现至中唐玄宗朝的左右教坊产生是一个发展、变迁的过程。她与梨园
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不当得利的返还问题。全文除引言外,共有五个部分,共三万余字。 第一部分,论述了不当得利制度的价值,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在不当得利制度两千
第一部分:上海及河南HIV-1分离株p24和gp41基因编码区序列变异性及亚型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上海及河南地区HIV分离株p24蛋白编码区的基因变异性以及亚型的分子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