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的转型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ie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政治发展在一个全面危机的背景下进入20世纪,经过一种法治缺位的国家政权建设,形成了改革前的全能体制。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在肯定中国政治发展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其中出现的挫折与问题。比较明确的是,中国的政治发展在“文化大革命”前后,有着很大的差异:从20世纪初到1949年,一直到1976年,政治发展主要是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斗争”来推动的,而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建立,是革命政治的重要成果,也是一个新的开端;这一政治形态是建立在“群众”、“人民”的根基之上的,它要求进行“朋友和敌人”的划分,要求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方式往往也是通过“运动”的形式;1976年以后,中国的政治发展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推进,政治过程和参与越来越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公民的概念在回归,法治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个人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公民参与到政治中来。本文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做出了一个大致的勾勒,探讨“文革”前后,中国政治体系的政治哲学根基的变化及其原因,并通过史论结合的方法,本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对“文化大革命”这一事件的原因与后果(侧重与法治的关系)进行反思。文章首先在国家政权建设的分析视角里探讨中国的政治发展历程,特别是国家社会关系变化与法律空间的变迁,以此作为探讨“斗争政治”、“文化大革命”的背景。随后讨论“无产阶级专政”所折射出的一种敌我政治观,并与现代的政治概念做一番比较分析,解释敌我政治与公民政治的逻辑差异,并给出敌我政治观下的“文革”发生学——两类矛盾划分的思想与实践中的偏差。这为“文革”后转向法治政治和公民政治埋下了伏笔。本文具体分析了建立在“划分敌我”基础上而不是“公民”基础上的政治观对于“五四宪法”(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以下简称“五四宪法”)以及现代国家架构和政治生态的影响。在划分敌我政治观念的指导下,在两类矛盾划分的实际操作中对主要矛盾的错误认定,酿成了十年文革的灾难。“文革”虽然是对法制和法治的巨大破坏,但是对“文革”的否定和反思却促进了中国转向法制和法治。由于敌我区分的重要性和它的标准的模糊性和主要取决于政治态度或表现,造成了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并直接将中国的政治发展引入歧途。两类矛盾的处理方式,无论是对敌人的专政,还是对人民的“大民主”,都是与现代法治不相容的。“文革”中的法律思想与实践,更是背离了法治原则。毛泽东的逝世造成的权威合法性危机,人民群众自我意识的觉醒,党政高层领导人的解放思想与拨乱反正,对社会主要矛盾看法的改变,结束了“文革”的动乱,也开始了一个转型的时代。对林彪、“ 四人帮”的依法审判,是法制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而正是对“文革”的总结与反思,达到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共识,中国的政治文化开始了其法治化的转型。这一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将是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其他文献
容重(ρb)是土壤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是衡量土壤质量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碳氮贮量估算的重要参数。为探明黄土区不同土层ρb的分布特征并建立预测模型,在黄土区布设2
【目的】针对川西林盘受到破坏、植物群落稳定性减弱等现状,开展干扰强度对川西林盘木本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为提出川西林盘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成都市城乡建
近两年综艺节目的快速崛起,真人秀如雨后春笋般呈现霸屏趋势,其中网络自制节目更以其独特的创新策略独领风骚,成为荧屏翘楚。然而,过度娱乐化的狂欢盛宴呈现的后现代表达正是
本文从词法、句法两个方面考察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程度量表达方式,词法方面与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进行了对比分析;句法方面重点分析了“程度副词+心理动词”这一结构.
英雄的审美本质是人崇高的超越精神。然而,英雄并不是一种纯粹美,审美与欲望、审美与政治、审美与道德的关系构成了言说英雄审美形态的三个维度。英雄原欲于英雄崇拜,"神人合
目的:提高神经内科护理带教质量。方法:根据对本科生的带教经验,将神经内科带教从制订带教计划开始,加强理论培训、操作指导、技能考核、全程贯穿思想素质教育,由浅入深地讲
目的总结分析莫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文献,对报道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汇总。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系统、
【目的】全面衡量和评价贵州多花木兰(Indigofera amblyantha)作为饲料的最佳利用时期。【方法】测定多花木兰不同生育期常规营养物质和酚类物质含量,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