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本章对维生素的特性功能进行了基本的归纳,同时对环糊精超分子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环糊精在维生素药物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第二章:本章通过荧光光谱法测定了VK4在不同pH值体系中的荧光特性,在碱性环境中VK4发生水解反应,随着体系pH值的增加VK4最大发射波长282nm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而473nm处出现新的发射峰,即水解产物的峰。通过测定其水解产物(含2-甲基-1,-二萘酚阴离子)的荧光谱,对照环糊精存在下VK4的光谱行为,发现环糊精对VK4水解有促进作用。就此提出环糊精与维生素K4的作用机理,并根据环糊精对VK4的水解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VK4含量的新方法,线性范围2.0×10-5—5.0x10-5molL-1,检测限5.0x10-7molL-1,RSD为1.9%,首次用这一方法来测定药片中的VK4含量,回收率在99.9%—107.7%之间。另外VK4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与环糊精发生弱的包合作用。 第三章:这里用共沉淀法在甲醇和水的混和体系中合成了维生素P(芦丁)-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稳态荧光等方法研究了芦丁与β-环糊精的包和作用和键合方式,依改进的Benesi-Hildebrand方程求得包合物稳定常数为265M-1,且包合物主客体化学计量比(rutin:CD)为1:1。通过核磁共振、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提出了包和物的空间构象,得出芦丁是以苯环部分从环糊精的小口端进入空腔。 第四章:本章采用稳态荧光法比较了VB2与β-CD及其衍生物包合行为的差异,考察了CDs浓度对VB2光谱行为的影响,运用双倒数曲线计算得包结常数,结果表明,β-CD、HP-β-CD、SBE-β-CD和CM-β-CD均与VB2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常数分别为215、43、270和208M-1。 第五章:本章研究了维生素PP(烟酸和烟酰胺)与环糊精的包合作用。选用酚酞作竞争探针,先通过紫外-可见光度法测定了酚酞与环糊精的包合稳定常数,再在酚酞-环糊精包合物体系中加入所要研究的客体烟酰胺,利用酚酞吸光度值的变化计算得烟酰胺与环糊精(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及磺丁醚-β-环糊精)的包和常数。同时合成了烟酰胺以及烟酸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晶体并借助晶体衍射和核磁共振手段对烟酸-β-CD及烟酰胺-β--C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烟酸以浅包合的方式进入β-环糊精的空腔,烟酰胺分子的吡啶环几乎位于β-环糊精的空腔中央,晶体衍射实验给出包合物的晶体参数,与所得文献值相吻合。在烟酸-β-环糊精的体系中,氢键是超分子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在烟酰胺-β-CD体系中,烟酰胺的吡啶环位于β-CD空腔的中心,氨基与相对对称彼邻的环糊精和水分子形成三个氢键,烟酰胺分子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与主体环糊精相互作用的,六个水分子分布于环糊精空腔内形成氢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