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L形型钢混凝土异形柱节点承载力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sw3_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在8度抗震设防区适应性的研究工作表明:节点承载力成为异形柱结构在8度区最大适用高度的控制因素,基于此我国异形柱规程规定,8度(0.2g)地区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为12m。8度区12m的高度限值严重制约了异形柱框架结构在高烈度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为提升异形柱框架结构在高烈度地区的适应性,已有相关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表明,节点区加配钢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了促进型钢在异形柱节点中的应用,同时推广新型的型钢形式以减少传统实腹式型钢对节点施工过程中梁纵筋与节点核心区箍筋的绑扎带来的不便,本文对已有的一种配置新型型钢的节点进行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模拟分析,以期能够较深入地考查节点区加配此种型钢后的工作机理和措施效率。本文首先对2003年在同济大学完成的某六层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试验模型进行八度区(0.2g)条件下的整体分析与计算,结合前期完成的模拟振动台试验结果,从模型中第二层选取一种L形节点进行试件的设计。本次试验完成三个足尺L形节点的制作,并对三个足尺L形型钢混凝土异形柱节点进行低周反复加载下的拟静力试验。本次试验完成了节点区无增配型钢与增配型钢以及在型钢上加穿短钢筋后的抗震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与计算得到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退化与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相关指标。试验表明,相对于未加型钢的PL试件来说,节点核心区在加入了新型型钢后,在屈服之后的阶段,其滞回环的面积更大,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同时相比PL,试件在加入型钢后,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均提高约20%。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试验中的两个加入型钢的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符合较好,在此种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完成了六个含型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影响节点承载力的其他因素包括增配型钢的材料厚度、型钢开口的形式、加穿短钢筋的疏密等进行了有限元的计算与分析。有限元结果表明:1、型钢厚度超过一定值时,型钢对于改善构件承载力的作用不再明显。2、对于型钢肢板的切割,相比矩形切割,三角形切割可以在没有增加用钢量的前提下减少应力集中,同时肢板不同形式的切割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较小。3、短钢筋的加密,对于抗震设防要求较高的地区是一项有利的构造措施。4、节点型钢的制作中,应注意加强缀条部分与腹板部分的焊接。最后,本次论文对该种增配了新型型钢的混凝土异形柱节点进行了抗裂承载力计算的分析与抗剪承载力计算的一定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尼古丁调控肺腺癌A549细胞CFTR基因表达改变以及结合临床吸烟与不吸烟肺癌组织CFTR基因的表达改变,探讨CFTR基因对尼古丁作用肺腺癌A549细胞肿瘤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揭示CFTR基因在肺癌转移、恶化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肺癌的治疗研究寻求新的靶点。方法:利用MTT法检测,将A549细胞按105/孔接种到96孔板中,37℃、5%CO2培养,培养24h后,利用不同浓度的
深入挖掘广西壮族文化符号的应用价值,对保障文化创意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文章着重分析了壮族文化符号与文化创意设计的关系,并从设计价值、文化传播价值和品牌
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拉曼光谱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的研究结果 ,冀中坳陷文安斜坡上古生界煤成烃油气藏的形成有两期 ,第一期发生在中生代末 ,但成藏
通过对多项科学的身体机能评定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客观地评定羽毛球运动员竞技状态、运动性疲劳的程度、机体恢复的情况,对科学地调整竞技状态、合理安排运动训练负荷、预防过
<正>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教育改革的思想,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加重视"以人为本",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认为学生是动态成长的,而不是被动机械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尊
本文重点从心理学的视角,以具体的设计案例为对象,对建筑光环境与心理学原理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建筑光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因素。
传统智能材料用于结构振动控制时,需要硬线连接传输控制信号,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影响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及控制结果的可靠性。PLZT铁电陶瓷材料在一定光能照射下会产生光电热力多
低聚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是一种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能够以物理共混或化学交联的方式引入到各类聚合物中,POSS能够与聚合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子级复合,能够显著提升聚合物的机械力学强度、热稳定性、阻燃性、抗氧化、抗老化等性能。本论文合成环氧POSS,利用环氧POSS对环氧树脂改性进行研究。本文采用水解缩合法先合成八乙烯基POSS,研究硅烷偶联剂单体、溶剂种类、催化剂(盐酸)浓度、反应时间和反
应用GPC、1 3CNMR、DSC等方法 ,对用DQ球形催化剂在环管连续法工艺聚丙烯生产装置上制备的几种典型牌号聚丙烯均聚物、无规共聚物、多相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测定了树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分析了煤相关含氧模型化合物苯甲酸和苯甲醛的热解机理。微观结构分析、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煤热解过程中CO2和CO的逸出分别与脱羧和脱羰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