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OrW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疑罪从无,尽管理论上讨论很多,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其往往集中于疑罪从无的概念、理论依据、性质、效力以及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是以抽象法理或具体法条为中心的学理解析,研究范围相对狭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尚缺乏对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的关注。本文在对疑罪从无原则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要地梳理之后;沿着“现状——原因——对策”的写作思路展开观察、分析和评述:通过对某市部分法官的问卷调查、查阅《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借助在法律报刊、案例选集中所收集到的相关典型案例,本文考察了目前中国疑罪从无制度实践的大致面貌,并揭示了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举步维艰的运行状况;面对疑罪从无原则在制度表述和制度实践之间的冲突和紧张状态,本文从制度设计、观念偏好和利益机制三个方面,力图将“疑罪从无”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进行观察和研究,以求对司法实践中的疑罪从无问题做出初步的描述和解释并寻找该问题可能的解决思路。文章将指出,疑罪从无原则之所以在司法实践中举步维艰,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另一方面,还存在着落后法制观念的阻碍;此外,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因素还在于:由诸如司法行为控制机制等司法管理机制所形成的既定的利益格局也是导致疑罪难从无的重要原因。相应的,要化解疑罪难从无的司法难题,除了进一步修订刑事诉讼法典的努力之外,还应当从改造相关主体的观念偏好入手,大力培育现代法律理念;同样重要的还有,应当根据司法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司法官的职业特点,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细化的司法责任甄别和惩戒机制,合理确定追究司法官个人不当行为的理由和措施,努力将司法行为控制机制设计得更加科学和人性,使我们的司法官不再视无罪判决为洪水猛兽、烫手的山芋!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又是人类文明和发展的产物,它直接地反映着人类活动与社会的发展状况。而活跃在大众媒体当中的语言又是最能体现语言动态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经济、文化
<正>从事临床传染病专业30余年来,很高兴可以看到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领域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从一开始的仅有短效干扰素可用,到现在临床医生们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对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影响正日益显现。金融危机引起大国实力的消长变化,由此带来国际经济格局的微调;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
语言的生命范畴是一个较老的研究课题,但由于国内语言学界对此涉足较少,国内的生命范畴研究基本还停留在零散分析阶段。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吸取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生命
17-18世纪英属大西洋世界的奴隶制表现出很强的跨地区特征。它是英国强迫无业游民劳动的高压政策和对强制劳工的鄙视、西非将奴隶视为财富的习俗、以及白人对黑人的种族主义
旋流燃烧火焰中温度及烟黑颗粒浓度分布对于旋流燃烧机理及燃烧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重建模型,用于旋流火焰内温度及烟黑颗粒浓度的三维联合重建。该模型以
本文旨在讨论汉语公示语的现状以及公示语制定者如何根据不断变化着的交际语境做出顺应性的语言选择。其理论基础是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所研究的问题包括:汉语公示语的
本文主要通过录音听辨调查和声学分析实验等方法考察了印尼学习者习得汉语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的情况,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印尼学习者学习汉语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时,发音部
人是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人的性别之分自然也会反映在创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事实上,语言之中及语言背后都蕴藏着深刻而又复杂的两性意识,都流淌着两性语言潜意识的暗流,而性
本文对明清江南建筑技术的理论化问题进行专门研究,重点探讨江南传统建筑技术理论化的过程与表现,并分析工业技术理论化与江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揭示江南早期工业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