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芩是常用的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主要有效成分属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近来研究发现,黄芩有效成分在缺血性脑损伤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因其脂溶性、水溶性差,黏膜渗透性差等原因造成其经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后脑内浓度低,生物利用度低,其治疗脑缺血的疗效不能充分发挥,限制了黄芩有效成分的临床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构建了一种新型的黄芩有效成分载药系统--磷脂复合物,并对其磷脂复合物的质量标准和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初步药效学实验研究,最终确定鼻腔给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在建立黄芩提取物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评价指标中,通过对黄芩提取物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实验确定了测定复合率的最佳溶剂,并通过溶剂用量的筛选确定了最佳溶剂用量和复合率测定方法。结合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最终制定了制备工艺的评价标准,以复合率和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含量的总评值为评价指标,两者进行权重处理,前者权重系数为0.7,后者为0.3。通过对影响复合反应中反应溶剂、不同PC(磷脂酰胆碱)含量的大豆卵磷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药物浓度、反应磷脂/药物(m/m)比例、磁力搅拌速度7个因素的单因素考察,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大生产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定主要影响复合反应的因素为反应浓度、反应磷脂/药物(m/m)比例、反应温度。以总评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出最佳工艺,并对工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工艺稳定、可靠,其最佳工艺为:称取一定量的黄芩提取物和PC含量为80%的大豆卵磷脂,按照重量比为1:2(m/m)投料,加入适量脱水无水乙醇,使黄芩提取物药物浓度为3.5mg/ml,在50℃恒温水浴中120转/min磁力搅拌2小时,减压回收溶剂,真空减压干燥,即得黄芩提取物磷脂复合物。本文通过对黄芩提取物磷脂复合物性状、水分、薄层鉴别、主药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建立了黄芩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质量标准,通过对影响黄芩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光照、湿度、温度因素的初步稳定性考察,确定了贮藏黄芩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条件为:在避光低于40℃,湿度在37%以下的干燥通风处保存。本文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率为评价指标,磷脂复合物作为药物进行鼻腔给药、腹腔给药、灌胃给药三个给药途径中最佳途径为鼻腔给药;通过对高中低剂量的磷脂复合物鼻腔给药筛选发现,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组,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脑梗死率方面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趋势明显,综合考虑到磷脂复合物本身的载药量和大鼠给药的最大剂量限制,确定有效剂量药物浓度为40m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