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电场作用下悬垂液滴蒸发特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滴蒸发普遍存在于芯片冷却、空间降温、核反应堆热控以及静电喷雾冷却等工业工程领域中。电子设备集成化及高功率化的发展趋势愈发凸显,依靠液体自然蒸发的传统散热方式已无法满足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如何在有限空间中提升液滴蒸发过程的传热传质效率成为当前急需攻克的难题。电场强化蒸发技术能够突破液滴自然蒸发过程中的速率极限,具有功耗低、增幅高和系统简单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竞相研究的焦点。掌握电场作用下液滴蒸发特性及热质输运强化机理是解决高功率器件高效换热的关键,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电场作用下基面附着液滴的蒸发过程,其传热传质效率受接触特性影响较大,无法明确电场作用下孤立液滴蒸发强化的核心机制,且对非均匀电场中的蒸发强化机理研究较少。对电场中悬垂液滴蒸发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揭示电流体动力学强化传热传质机制,进一步推动电场强化蒸发技术的发展。本文以电场作用下悬垂液滴蒸发为对象,采用高速数码摄像可视化实验系统研究了针-板非均匀电场作用下纯水液滴与乙醇水溶液液滴的形态演化以及动态特性,基于PIV粒子测速技术实现了电晕离子风风场的定量测量,揭示了电场强化液滴蒸发的核心机制,并探究了热对流对电场强化传热传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利用数字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液滴的动态几何参数和表面张力进行精确计算,系统研究了电场对悬垂液滴不同蒸发阶段的影响。通过分析液滴蒸发过程中的动态行为,发现悬垂液滴蒸发过程可分为对流换热主导阶段和液滴内部导热主导阶段,而针对乙醇水溶液液滴的选择性蒸发效应又可将对流换热主导阶段细分为以乙醇为主要蒸发介质和以纯水为主要蒸发介质的阶段。提高电场强度可有效提升纯水液滴对流换热主导阶段的蒸发速率,而对乙醇水溶液液滴,蒸发速率的提升效果随着乙醇浓度的降低而减弱,8 k V时60%体积浓度乙醇水液滴的最大蒸发速率与自然蒸发相比提升了1.67倍。受电场对表面张力的削弱作用影响,液滴左接触角会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持续减小,同时液滴受电场力与离子风阻力的影响向右侧偏转,右侧初始接触角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幅度加剧。此外,电场产生的库仑力可以有效的削弱表面张力,相同电场强度下液滴介电常数越高,库仑力越大,削弱作用越明显。2.基于电晕离子风作用效果的定量测量,研究了针-板非均匀电场诱导产生的离子风对于液滴振荡及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U≥6 k V时,针-板电极电场作用下电晕离子风的生成强化了液滴与周围气体的对流换热,是液滴振荡加剧及蒸发速率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随着荷电电压增大,离子风由非稳定圆锥形演变为稳定纺锤形,其作用范围与强度均显著提升。随后,从离子迁移率的角度分析并验证了环境气体种类对离子风强度的影响规律,发现气体分子量与极化率对离子风强度的决定性作用。荷电电压为8 k V时氦气环境中离子风的最大风速为1.75 m/s,而二氧化碳环境中仅为1.26 m/s。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环境气体下蒸发速率与最大离子风强度的对比,发现了液滴蒸发速率与离子风强度存在线性关系,验证了针-板电极电场作用下悬挂液滴蒸发强化主要机制为离子风对传热传质的强化作用。3.基于显微高速摄像和热电偶测温技术对荷电液滴蒸发行为和温度演变进行了动态测量,分析了气体温度和流速对电场强化蒸发传热传质过程的耦合影响规律。热对流环境中液滴温度演变主要分为快速升温、温度持平和缓慢升温三个阶段,增大气体温度、气体流速和电场强度均可提升液滴的蒸发速率,从而缩短液滴进入缓慢升温阶段的时间。电场作用下对流换热的增强比随着液滴直径的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气体温度的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电场对对流换热的强化作用,当气体温度由30℃增加至60℃时,8 k V时蒸发速率提升幅度由64%缩减至46%。非均匀电场下液滴蒸发过程中传质的增强效果取决于电晕风的大小,且电晕风对传质的增强机制与强迫对流对传质的机制均为气体对表面蒸汽层的剪切作用,因此气体流速的增加会抑制电晕风对蒸发的强化作用,当气体流速由0.65 m/s提升至0.70 m/s时,8 k V时最大传质增强比由1.76降低至1.34。
其他文献
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是表征锂离子电池当前工作能力的状态值,精确的SOC估计可以防止电池工作过程中的过充放,让电池在安全区间内高效率运行,从而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风险。卡尔曼滤波类算法是一种基于电池模型的SOC估计方法,针对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电池模型精度不足、系统线性化误差以及对噪声协方差矩阵优化不足的问题,提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深入,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了很多城市的通病,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应急车辆前往救援地点的途中遇到的阻碍也逐渐增多,导致应急车辆的行程时间大大增加,从而因未及时救援所造成的后果无法预估。因此,交通控制系统如何保障应急车辆在城市交叉口的优先通行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由于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完善,传统交通控制系统正在经历一场不小的变革。智能网联技术也为保障应急车辆的优先通行提供了
学位
轮胎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轮胎的疲劳寿命则是影响轮胎使用安全的关键指标。轮胎企业在研发设计中以转鼓耐久测试作为轮胎疲劳寿命的验证手段,但是由于其工况单一,并不能反映在某些地区使用中的真实工况,导致生产的轮胎在使用时出现过早疲劳失效情况,不仅影响了轮胎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也对轮胎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研究某公司生产的175/75R1
学位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重要的能源存储装置,其安全稳定性直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动力电池以大放电倍率工作的情况下,在动力电池内部会迅速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不断累积且不能及时排出,动力电池会因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循环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热失控、爆炸起火等事故。电池热管理系统能使电池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行,对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本文进行了锂离子电池组液冷散热控
学位
离心泵因其适用范围广、流量均匀、体积较小等优点而应用广泛,在某些特殊领域使用量占泵总量70%以上。为了提高离心泵设计精度和设计效率,紧跟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开发一款专业化、高精度的离心泵设计软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C++、Open CASCADE、Qt联合编程,采用NURBS曲线及LSPIA优化方法对曲线优化和三维自动化造型进行了研究,并以速度系数法为基础进行离心泵几何参数计算,创新性地基于O
学位
由“惯容-弹簧-阻尼”构成的新型动惯性悬架系统依靠三种基础元件,衍生出了丰富的悬架拓扑结构特性,形成了满足各种性能指标的理想悬架隔振结构,有效改善了车辆的乘适性、操稳性和道路友好性。但在被动式动惯性悬架系统中,悬架拓扑结构和阻抗阶次研究仍多集中于串并联连接以及低阶阻抗中,简单结构对应“低阶阻抗”和悬架性能需要“高阶阻抗”这一矛盾仍然突出,悬架元件之间的非串并联连接以及高阶阻抗悬架的隔振性能有待更多
学位
客车由于质心较高、轮距相对较窄等结构特点,导致其在高速紧急避撞或湿滑路面转向等极限行驶工况下极易产生横向失稳现象。该现象若不实现准确揭示并进行及时有效的主动回稳控制,最终将会导致客车发生侧翻事故。悬架是研究客车横向运动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客车技术的快速发展,装备空气悬架已成为主流趋势,相较于传统悬架,空气悬架能够显著提升客车综合性能,但空气悬架客车的横向运动演化过程与传统悬架客车存在明显差
学位
当车速为100km/h时,内燃机汽车的空气阻力占能源消耗的13%,电动汽车的空气阻力占能源消耗的59%。因此,降低空气阻力既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又能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这非常符合《中国制造2025》中要求的节能环保性汽车发展主题。目前的汽车减阻主要是通过优化车身外形、底盘附件和后视镜等方法实现对流场的被动控制,但再进一步深挖潜力会遇到更大的困难。由于旋转车轮区域的气动阻力占汽车总气动阻力的四分之一
学位
心血管循环系统是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源,瓣膜是血液单向流动的重要保障。瓣膜性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病,对于中、重度瓣膜性疾病,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功能异常的原生瓣膜为最佳治疗方案。作为血液系统循环的阀门,无论是人工瓣膜还是修复后的原生瓣膜,血流动力学性能都是其重要评价指标。心脏瓣膜体外测试可以更好地评估人工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帮助理解瓣膜运动机理。虽然瓣膜体外测
学位
大型立式离心泵是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大中型灌排工程中的核心动力装备。该类泵具有扬程高、流量大、功率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型水利工程、大中型农业灌溉泵站等领域。该类泵全年运行时间长,泵效率将直接决定运行能耗,同时,在小流量工况下泵内易出现失速和流动失稳现象,导致性能恶化和机组振动,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高大型立式离心泵的水力性能,探究失速现象产生的流动机理和能量损失机制,揭示水力部件几何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