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铅酸蓄电池由于电压稳定,放电量大,寿命长且性价比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交通、通信领域。铅酸蓄电池报废后产生大量废旧铅酸蓄电池,其主要成分废铅膏对环境产生危害,影响人类健康。又因铅的大量使用与原生铅矿的产量日渐萎缩,而铅酸蓄电池在各种铅产品中铅占比最大,因此回收利用废旧铅酸蓄电池中的废铅膏势在必行。本研究先通过检测分析,了解废铅膏的主要成分与含量及其放电机制,然后利用NaOH溶液浸出废铅膏中的铅,探究浸出的最佳条件,并对浸出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再通过电解回收铅,探究电解过程中电流密度、温度、添加剂及添加剂的量对电解的铅回收率、铅纯度、电流效率与能耗及铅产物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NaOH浸出-电解体系能从废铅膏中回收到高纯度、高品质的铅产物,并且在电解过程中适量加入合适的添加剂能够提高铅产物的物理性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废铅膏的正负极主要成分都是PbSO4、PbO、PbO2和Pb,充分放电后的废铅膏主要成分为PbSO4、PbO2。放电后废铅膏的总铅和杂质比重都有所下降,归因于硫酸放电过程使铅及其氧化物转化为了硫酸铅,同时去除了部分杂质。用NaOH溶液浸出废铅膏,得到最佳浸出条件为:浸出时间33 min,温度75℃,NaOH浓度7mol.L-1,固液比43g.L-1;此条件下铅浸出率为56.35%,浸出浓度为17.33 g·L-1。最佳条件下浸出后的剩余固体,其主要成分为PbO2,可经进一步提纯直接利用。对浸出的主要反应时间段做基础动力学分析,得到铅膏在NaOH溶液中的主要浸出过程属于扩散控制。当电解电流密度为40mA.cm-2时铅的回收率最高。铅的回收率随着电解时间的增长而升高,但升高速度逐渐减慢。不同电流密度下得到的铅纯度都达到100%。电流效率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降低,比能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电流密度越大,得到的铅晶体越细越分散,大小越均匀。在电解温度为15~45℃时,铅的回收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电解温度为15℃时,铅纯度为98.28%,温度为30和45℃时,铅纯度都达到100%。电流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比能耗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0℃下得到的铅晶体物理性能最好。加入氨基磺酸铵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可改善铅产物的物理性能,得到更为细致分散的铅产物。当氨基磺酸铵添加量为0.125 g·L-1时,电解析出的铅产物表面较平整,铅晶体大小均衡,比较分散,得到的铅晶体比较理想。当添加量逐渐增大后,铅晶体表面反而变得粗糙,有气孔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