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明确指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员工持股制度,又称员工持股计划,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律师路易斯·凯尔索,他提出的双因素经济理论和后来马丁·魏茨曼提出的利润分享理论构成了员工持股制度的基础。随后70年代员工持股制度在美国兴起,并开始在其他国家推行。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3国家都有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计划,其中日本、英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过成功的范例。这为我国国有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制度改革提供了很多的借鉴,我们应当在学习国外企业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的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走出一条自己的员工持股改革之路。员工持股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很多的波折。20世纪80年代员工持股制度传入我国,并开始以员工持股改革试点为主的探索阶段,接着以大规模试点开始全面的推广。在1998年,许多公司已经实施了员工持股制度,但是由于一级股票市场和二级股票市场的差价,许多企业员工开始抛售股份,获取利润,严重的冲击了二级市场,于是证监会紧急叫停了员工持股制度的改革。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后,我国重启了员工持股改革,这次改革以管理层收购为主,但是海量的管理层收购在缺乏明确的制度约束与监管的情况下,造成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政府管理部门不得不下令禁止管理层收购改革。于是员工持股制度陷入了长达11年的沉寂。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员工持股制度被重新启动。而本文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本文一共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及背景、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以及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员工持股制度的一般性分析,主要介绍了员工持股制度的概念、实现方式、基本特征、分类与模式、作用,我们认为员工持股是指公司内部员工出资购买本公司部分股份,并委托一个专门机构作为团体法人,托管运营,统一管理,员工拥有所持股份的收益权,并参与企业的管理监督与利润共享的一种的激励与福利制度,员工持股制度实质上就是管理、知识和技术等要素的资本化。第三章则分析了员工持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合作工厂理论以及以路易斯·凯尔索的双因素经济理论、马丁·魏茨曼的利润分享理论为代表的西方理论。第四章介绍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员工持股制度发展的六个阶段、之前实践中出现的政策法律缺失滞后、国有资产流失、员工持股短期性和福利性等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五章首先介绍了美国、日本、西班牙各国的员工持股实践情况,进而进行了员工持股制度的实践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第六章则是针对员工持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进一步改革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