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为研究浙贝母有效成分在实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运用液相质谱联用仪对正常实验大鼠口服浙贝母药材提取液后三种生物碱成分:贝母甲素(BMJS)、贝母乙素(BMYS)、贝母辛(BMX)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对给药生物碱苷(西贝母碱苷XBJG)后,血浆中的代谢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进而建立敏感、可靠的UPLC-MS/MS法进行定量研究;并利用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系,以浙贝母有效成分BMJS和BMYS为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研究浙贝母有效成分在实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运用液相质谱联用仪对正常实验大鼠口服浙贝母药材提取液后三种生物碱成分:贝母甲素(BMJS)、贝母乙素(BMYS)、贝母辛(BMX)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对给药生物碱苷(西贝母碱苷XBJG)后,血浆中的代谢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进而建立敏感、可靠的UPLC-MS/MS法进行定量研究;并利用肿瘤多药耐药细胞系,以浙贝母有效成分BMJS和BMYS为研究对象,观察BMJS、BMYS与阿霉素、紫杉醇等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对肿瘤耐药细胞的影响,为今后应用于肿瘤的
其他文献
大黄素(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是一种天然的蒽醌类衍生物,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包括对癌细胞的抗增殖和凋亡诱导活性。目前有研究已经表明,大黄素可以通过激活p53,p21,Fas,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及降低线粒体膜电势,诱导肝癌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和凋亡,但大黄素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具体分子机制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大黄素对人肝正常细胞HL-7702和人肝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普遍认为肝癌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发病过程,几乎80%的肝癌由肝硬化发展而来,特别是由肝炎引发的肝硬化,形成了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演变的三部曲。每年全球由丙肝肝硬化引起的肝癌占三分之一,且其发展时间快、预后差。虽然已经有很多研究显示了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我们尚不明确这个过程的发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近年来是各大医院常出现的五大耐药菌之一。针对该菌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失败,有效的抗菌药物又少的现状,我们可采取中草药直接抑菌或者辅助进行抑菌治疗。我们国家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本实验以抑菌效果好的几种单味中药(五味子、黄芩、黄连、连翘、红血藤、石榴皮、金钱草、穿心莲、大蒜、五倍子)或组合起来,用不同单味药和不同的方剂对鲍曼不动杆菌(Ab)进行体外抑菌试验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系统参与介导调节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细胞异常分化、过度增殖和持续的炎症是其主要病理特征。研究表明银屑病与遗传、免疫、神经精神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其确切发病机理至今仍不清楚。传统中草药用于治疗皮肤病等一系列疾病历史悠久。花椒是一味传统中草药,报道称其具有抗肿瘤、抗炎以及抗菌等诸多生物活性,同时对腹泻呕吐、牙痛以及胃痛等疾病有明显疗效,但关于其中精油成分抗银屑病活性方面尚未见报道。
蓝花参为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Thunb.)A.DC.的根或全草,具有益气健脾,祛痰止咳等功效。临床实践中蓝花参常作为肝病治疗的处方药材,但目前未见其保肝活性的相关报道。为研究蓝花参的保肝作用,采用80%甲醇冷浸提取蓝花参全草,提取液浓缩后经冷冻干燥得到蓝花参提取物。对以刀豆蛋白A造模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分别给予联苯双酯及不同剂量的蓝花参提取物灌胃,测定
中药多糖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抗癌、抗糖化、抗炎等免疫药理学活性,且毒副作用小、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药多糖经硫酸化修饰后其药理活性增强。本试验以太白蓼为材料,经水煎醇沉法提取太白蓼多糖,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太白蓼多糖(Polygonum taipaishanease Kung polysaccharide,PTKP)进行硫酸化修饰,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修饰产
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 Zucc.)是柏科刺柏属植物,属于北方园林绿化树种。杜松针叶和果实均可入药,在蒙药和藏药中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布鲁氏菌病和其他与炎症相关的疾病。杜松作为传统的中药、藏药和蒙药应用历史悠久,但目前对其化学成分、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尚未见系统报道,因此,本研究主要对杜松针叶精油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评价了其精油对1
本论文对“孔雀公主”牌牙膏用美洲大蠊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硅胶(200-300目)、RP-C18、Sephadex LH-20、薄层层析硅胶GF254以及薄层层析硅胶H型等填料进行色谱分离,从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性成分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等手段鉴定8个化合物,分别为:3,6-二甲基-2,5-哌嗪二酮(1)、三(2-氨乙基)胺(2)、L-脯氨酸(3)、D-缬氨酸(4)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整理中医医藉文献中含有桂枝类中药(桂枝、肉桂)和附子类中药(附子、草乌、川乌、天雄、侧子)且用于治疗痹病的方剂,探讨古今医家运用桂枝附子类方治疗痹病的方药配伍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处方用药提供依据和思路,减少处方用药的随意性。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TCMISS)以及结合Microsoft Excel建立“桂枝附子类方剂”数据表,然后通过
目的:观察附子不同剂量给药对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耗氧量、膜电位(MMP)、腺苷酸含量和解耦联蛋白2(UCP2)的影响,初步探讨附子促进能量代谢的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甲状腺激素组(阳性对照组)、附子高剂量组、附子中剂量组、附子低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100g灌胃,甲状腺激素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溶液100μg/100g灌胃,附子高剂量组给予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