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D47又叫整合素相关蛋白(integrin associated protein,IAP),最初是从人胎盘与整合素αⅤβ3共纯化及从血小板与β3整合素共免疫沉淀中得到的,因其功能与整合素相关,因此称其为IAP。2000年,Oldenborg等[1]首次报道了CD47作为红细胞自身标志的新观点,认为CD47存在于正常红细胞膜表面,正常红细胞以CD47与巨噬细胞表面信号调节蛋白(singal regulatory proteinα,SIRPα)结合,产生抑制性信号,抑制巨噬细胞对其的吞噬活性。但是对于CD47在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在非造血细胞上表达的意义,仍不清楚。本实验利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及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研究供体特异性输注(donor specific transfusion,DST)造血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受体免疫系统的影响。首先,造血细胞上CD47的表达在DST诱导免疫耐受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乏CD47的供体造血细胞会被受体快速清除,在此过程中受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被激活,供体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明显,因此不能诱导出有效的免疫耐受;而表达CD47的供体造血细胞,在受体内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此过程中DC不被激活,供体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受抑制,因此可以诱导出针对供体来源皮肤及心脏移植物有效的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同时本实验首次证实:造血细胞表面半量的CD47表达就足以抑制受体免疫系统的清除作用,并可诱导出一定程度的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说明供体DST细胞上CD47的表达量与免疫耐受的强度呈正相关。以往认为CD47是作为细胞“自身”标志存在的,缺乏CD47的细胞将会被受体巨噬细胞快速清除,但本实验首次提出,非造血细胞(组织、器官)上表达的CD47很可能不是一种“自身”标志。首先,在小鼠胸腺肾被膜下移植模型中,CD47缺失的胸腺组织可以在CD47正常的受鼠体内长期存活,并可以支持淋巴前体细胞的分化及成熟;虽然CD47缺失的胸腺移植物中浸润的巨噬细胞均为受体来源,但没有对胸腺上皮造成任何损伤。说明非造血细胞上CD47的缺失,并不能导致由巨噬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综上,本实验丰富了人们对于CD47这一特殊的细胞表面分子的认识,并提出了新的观点,为同种异体移植、异种移植,乃至临床上制定强而有效的免疫耐受诱导方案,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