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李金华审计长明确指出:“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经济秩序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质量和人员的总体素质而言,要达到这方面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裹足不前,应破除神秘感,积极探索,逐步实践。”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探索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效益审计模式,是中国审计制度融入世界审计主流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快中国走向审计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在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的内在需求源自我国社会的变革,特别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引发的政府管理体制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家审计机关从单一的财务审计逐步向财务合规合法审计和效益审计并重转变,有利于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加强宏观调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展效益审计是深化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也是审计工作发展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目前,我国效益审计存在许多不足:我国效益审计工作量占政府审计工作量的比重较低、认识观念存在误区、效益审计缺乏专门法律法规的保障、效益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效益审计标准尚未建立、效益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效益审计技术和人才严重不足、效益审计尚未形成模式。 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国内外效益审计的发展与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影响我国效益审计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揭示阻碍效益审计发展的关键问题,即认识观念不统一、管理基础薄弱、审计体制不合理、效益审计缺乏专门法律法规的保障、效益审计标准尚未建立、效益审计技术和人才严重不足、效益审计人员培训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以此为基础,针对上述问题,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统一认识观念、提高管理水平、改革审计体制、进行效益审计立法、建立效益审计标准、加强效益审计人员培训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