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颗粒物形态特征对膜污染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egua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加重和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常规处理工艺在水质安全方面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超滤工艺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膜污染问题始终是困扰超滤工艺的关键问题。混凝预处理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应用在水处理方面控制超滤膜污染最成功的工艺。虽然研究者们对采用混凝预处理控制膜污染做了大量研究,但是从混凝过程中絮体形态角度研究其对膜污染的影响这相关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先研究有机物对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humic acid,HA)和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单独存在时均能引起显著的膜污染,其主要为不可逆污染,其中BSA对超滤膜的污染作用较HA显著。HA与BSA共存时其比通量下降趋势与HA相近。然后采用强化混凝工艺去除有机物,主要改变PACl投加量、p H值、离子强度、硬度等混凝条件考察其对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化混凝去除不同有机物的最佳投药量均为20mg/L,最佳p H=7;混凝过程对疏水性的HA去除效率明显高于亲水性的BSA;当PACl投加量为5mg/L时,Na+和Ca2+的投加有助于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且投加量越大效果越显著;而当PACl投加量为20mg/L时,Na+和Ca2+的投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影响较小。以往的混凝研究中,研究者们关注较多的是混凝的投入与产出,而对混凝的过程研究甚少。本文采用电子摄像机对混凝过程中的絮体进行原位实时拍摄,研究混凝过程中产生的絮体形态变化,如平均粒径、粒径分布以及分形维数等,将絮体形态与膜污染之间建立联系,通过改变混凝过程中的絮体形态进而控制膜污染。结果表明: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及当PACl投加量较小时,Na+和Ca2+的投加形成的絮体平均粒径大,分形维数小,能有效减缓膜污染。超滤膜比通量与絮体平均粒径呈正相关关系,与絮体的分形维数呈负相关关系,分形维数与比通量的相关性较平均粒径显著。混凝过程中形成平均粒径大,分形维数低的絮体,则其在膜表面形成的滤饼层更疏松,孔隙率更多,从而减轻膜污染。最后提出采用破碎后再投药的方式来控制膜污染。研究结果显示:破碎后再投药较无破碎时可以增大絮体的平均粒径,减少小絮体的比例,显著降低絮体的分形维数。破碎后投加PAM对膜污染的缓解作用比破碎后投加PACl明显。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及其他受污水体中的N、P、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去除,及抑制藻类生长化感等作用的研究的进展,并分析沉水植物对其的去除率,沉水植物在水域生态
中厚板是支撑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重要钢铁品种,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钢铁材料,其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是国家钢铁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愈
超滤技术是一种有着广泛前景的水处理工艺,但膜污染的存在会影响其使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所以探究形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以及寻求控制膜污染的有效方法成为了膜技术研究的重
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有着共生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有着共生的关系,和谐共生是当代主要的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对共生景观的解释古朴而神秘,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共生有着
随着中国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和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而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随着年龄增长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老化。老年人对日常生活辅助工具的
从2009年开始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到2012年开始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增值税税制改革一直是国家财税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将第三产业逐步纳入到增值税征缴范围过程中,增值税一般纳
建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是学科教学的需要,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解决化学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教师要明确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有哪些,对每种学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所特有的审计模式。早在1999年我国便出台了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当时的相关规定还非常不完善,主要是针对离任审计展开的经济责任审计。随着经济的发展
本实验着重对仔猪死亡防制的研究以提高仔猪成活率,从沙洋某猪场于2005年5月~2006年3月对仔猪死亡的调查资料显示仔猪的死亡比例最高为75.83%,保育猪为24.17%。同时对死亡的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是为了实现人生的幸福,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对于每天24小时在园的寄宿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