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稀缺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土地的矛盾日趋尖锐,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造成社会各行业用地矛盾突出、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寻求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诚然,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土地利用构不合理有关,因此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迫在眉睫。本研究以长汀县为研究区,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程度,分析了长汀县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区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差异及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理论,估算了1996-2005年长汀县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响应机制,并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得出长汀县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为未来规划修编的土地利用结构和优化提供了备选方案:(1)土地利用总体变化呈现“五增四减一稳定”的特征。即表现为,园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增加;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地和其它土地减少;耕地面积变化稳定,总体保持动态平衡。林地、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主要的变化类型。(2)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计算,长汀9年来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年变化率介于-0.01%~14.14%,其中以园地、牧草地和水利设施用地的变化最大,年变化率分别达到14.14%、11.37%和-11.11%。交通设施用地和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变化较大,年变化率分别为7.79%和4.55%。由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计算分析,9年来长汀县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3)1996~2005年长汀县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减少了0.6569亿元,与1996年相比减少了1.35%,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略有下降。主要是近年来采用的茶果场开发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疏林地等林地转变为园地时体现主要为生态价值损失。(4)影响长汀县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因素等。其中,自然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增长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重要因素,政策因素也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起到一定影响作用。(5)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和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设置了11个变量,制定了13个约束条件,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根据模型求解优化方案,对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调整后该县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482034.5万元,大于2005年长汀县土地生态服务价值480202.32万元。表明该优化方案所取得的生态效益优于目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996-200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可见,优化调整后长汀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用地得到有力保障,且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促进了长汀县经济的发展,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6)本研究在长汀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确定的基础上,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节约和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加强保护,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实现土地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