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的毒性及安全药理学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由麻黄、连翘、苦杏仁、洋金花组成,收录于《中国药典》2015版,其功效主要为止咳平喘。本研究针对动物呼吸道疾病的危害,提出将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复方“苦连麻洋”注射液用于动物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本研究依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编》,开展“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的急性毒性试验、30d亚慢性毒性试验和安全药理学试验三个方面的研究,评价其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的急性毒性试验预试验选用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按生药量30 g/kg、25 g/kg、12.3 g/kg、6.2 g/kg、3.1 g/kg进行腹腔注射,确定LDn(最低致死剂量)=3.1 g/kg,LDm(最高致死剂量)=25 g/kg。正式试验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将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根据预试验结果设5个染毒剂量组:25 g/kg、14.86 g/kg、8.84 g/kg、5.25 g/kg、3.12 g/kg,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给药,用改进寇氏法计算“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LD50为8.375g/kg,95%置信区间为6.592 g/kg~10.641 g/kg,根据等效计量关系换算大鼠的LD50为5.863 g/kg。根据WHO外源化学药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定“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属于微毒药物。2.“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的亚慢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选用健康的性成熟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173 g/kg)、中剂量组(0.586 g/kg)、低剂量组(0.293 g/kg)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天肌肉注射1次,连续注射30 d,期间自由采食饮水。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高剂量组雌鼠摄食量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雄鼠体重增长显著降低(P<0.05);各剂量组对大鼠的血常规指标无影响(P>0.05);高剂量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中的甘油三酯显著升高(P<0.05);脏器系数指标显示,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雌鼠心脏系数显著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高剂量组能引起大鼠肝细胞发生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其他脏器无病变。结果表明:“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无长期毒性,对大鼠的临床状态和体重增长基本无影响,对大鼠的血常规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无实质性影响,可引起肝细胞发生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3.“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的安全药理学试验安全药理学试验设计高剂量组(1.173 g/kg)、中剂量组(0.586 g/kg)、低剂量组(0.293 g/kg)和空白对照组;每天上午肌肉注射1次,连续给药5 d。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临床表现均未见明显异常,自主活动未见下降趋势,爬杆试验评价为0级;“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心电图结果显示心率在给药前、给药结束次日和给药结束1周无显著差异(P>0.05),且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呼吸频率在给药前、给药结束次日和给药结束1周无显著差异(P>0.05),且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苦连麻洋”复方注射液对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无影响。
其他文献
世界上多年冻土地区修建铁路已近百年历史,但目前运营线路的病害率仍在30%左右。自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以来,多年冻土路基的沉降变形问题便一直困扰铁路养护部门,高原冻土与进藏列车安全的矛盾日渐凸显,部分病害处理措施效果有限,如何保持路基热平衡和稳定性是一个科学难题。鉴于此,本文以多年冻土路基病害防治理论完善为背景,以青藏铁路北麓河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场地普通路基为例,研究了动静荷载作用下青藏铁路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古至今,干旱一直影响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拥有大量响应干旱胁迫的基因,合理利用这些基因将有助于培育小麦耐旱品种。本研究通过SHW-L1×川麦32 F9重组自交系群体(SW群体),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水培法,考察供试小麦苗期耐旱相关根系性状。运用SPSS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
在全球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豆科与非豆科作物间套作模式被广泛应用,间套作具有抑制杂草、控制病虫害、提高土壤肥力和氮素吸收的作用。然而,在该系统中,玉米植株改变了大豆的微环境,同时使大豆暴露在许多非生物胁迫下,包括光照胁迫(荫蔽)和水分胁迫(干旱),这些影响着间套作系统。遮荫和干旱被认为是限制作物正常生长的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因子,尤其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高密度间套作作物。然而,这两种胁迫因子的交互作用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的产生速度十分迅速。图作为一种对大数据进行处理的有效手段已经获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一致认同,基于图计算的技术可以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但同时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也急剧增长。目前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工作基于X86 CPU和GPU架构对图算法进行加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基于ARM架构进行图计算优化的工作还相对较少。ARM处理器已经在高性能计算和终端计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重要真菌病害。利用抗病基因、培育抗性品种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植物抗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受多因素影响。MicroRNA(miRNA)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非编码单链小RNA,负向调控目标基因表达,从而对植物响应外界逆境胁迫产生重要作用。小麦祖先种野生二粒小麦蕴藏丰富的条锈病抗性。
在航天复杂结构件的数控精加工过程中对加工质量要求很高,因工件尺寸精度不合格而造成工件报废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工质量的保持性和稳定性亟待提高。加工质量与数控机床刀具的过度磨损有着必然联系,但这种存在于工件质量与刀具磨损值之间的关联关系尚不明确,无法对加工过程起到指导作用。因此,探索工件尺寸精度与刀具磨损量之间的关联规律,对于提升加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控机床精加工过程中,工件尺寸的波动规律尚不清晰,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施用大量化学肥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长期这样会增加环境的负担。比如导致土壤营养结构受损,土壤板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以百脉根为代表的豆科植物常常被作为绿肥使用。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固氮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土壤,增加土壤氮肥含量,减少化肥使用,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能保护环境。因此,关于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根瘤共生固氮的分子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众多参
群落更新是维持群落物种共存的关键阶段,探究影响群落更新的因素,能够更好地解释群落物种共存机制。其中,凋落叶层作为种子掉落后首先接触的外部环境介质,是影响种子萌发和后续幼苗更新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同种凋落叶作为母株周围凋落物层的主要组成成分,能分别通过物理、化学、生物途径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更新,但目前关于该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开展的还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浙江天童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5个更新优势种
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可利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粮食产量。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作可提高土地当量比,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而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然而,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属于低位作物,在营养生长期被高位作物玉米植株遮荫,不仅降低了大豆冠层的光照强度,而且改变了大豆冠层的光照质量。因此,我们设置了正
中药复方“满炙桔”是由满山红、桔梗以及炙甘草三味药组成的,其颗粒剂是人医临床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人类气管炎、咳喘、感冒和哮喘等常见疾病。本研究针对动物呼吸道疾病的危害,建立小鼠咳嗽模型,评价中药复方“满炙桔”止咳作用;以仔猪作为临床试验动物,建立仔猪人工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疾病模型,评价复方“满炙桔”口服溶液对仔猪的安全性,止咳作用,通过上述研究,为将“满炙桔”口服溶液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