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伴随着高科技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欲求空前高涨,这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现代人“道德滑坡”的现象,而当下的道德教育却面临困境,实效不高。
在西方近代伦理思想史上,康德对以个人快乐幸福为行为的唯一动机的幸福论伦理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他指出幸福论伦理学是从根基上毁掉了道德。他建构了博大的德性论伦理思想体系,讴歌道德的崇高地位.论述道德的一般形式特征和道德主体性,把道德的纯洁性和严肃性提到了首要的地位,在伦理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他以实践理性的绝对命令作为伦理学的基础,从而排斥了道德得以可能的人心诉求,也使实践理性的绝对命令变得苍白无力。舍勒以天主教世界观为价值观背景,以现象学方法论为认识论基础,以批判康德形式主义伦理学为出发点,系统地论述了价值、情感、人格及其关系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地位,构建了他的实质的价值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对情感的研究构威舍勒价值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成为舍勒道德建构的核心基础。道德按其本来意义,既有形式的方面,亦有实质的维度;作为道德的二重规定,形式与实质各有其存在的根据,而非彼此相斥。我们的道德教育,既要道德的崇高性和人的尊严,但更多地要关照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感受,缩小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之间的反差,为人们提供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