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脏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熊果酸对DN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 方法:8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造模3 d后测定血糖,随机血糖≥16.7 mmol/L者,作为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成3组(n=10):DN模型组、熊果酸组(35 mg/kg,i.g.)、替米沙坦组(12 mg/kg,i.g.),另设正常对照组(n=10)。于模型建立成功后第5周开始连续给药8周。股动脉取血测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摘取双侧肾脏,称重,计算肾脏脏器系数(kidney weight/body weight,KW/BW);取左肾,测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中TNF-α、MCP-1及IL-1β等蛋白主要表达的部位。Western Blot检测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1.45只大鼠用于实验,成模率94.3%(33/35),成模后死亡率6.1%(2/33)。 2.一般情况的改变:实验过程中,DN模型组精神萎靡,毛发枯黄,并表现出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熊果酸组、替米沙坦组大鼠上述情况较模型组有所改善。 3.肾脏脏器系数的改变:DN模型组大鼠的肾脏脏器系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DN模型组相比,经熊果酸、替米沙坦干预后大鼠肾脏脏器系数均显著降低(P<0.01)。 4.血糖、BUN及SCr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模型组大鼠的血糖、BUN和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DN模型组相比,熊果酸组、替米沙坦干预均可降低BUN和SCr水平(P<0.01,P<0.05);但仅熊果酸组血糖明显下降(P<0.01)。 5.肾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DN模型组大鼠的SOD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DN模型组相比,熊果酸干预后,SOD活性升高(P<0.01),MDA含量下降(P<0.01);而替米沙坦干预仅能提高SOD活性(P<0.05),对MDA含量没有影响(P>0.05)。 6.肾脏病理变化:DN模型组大鼠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管细胞肿胀,且伴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与DN模型组相比,熊果酸组基底膜增厚、肾小管细胞肿胀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程度减轻、范围减小;替米沙坦组肾小球肥大程度较模型组减轻,但仍可见基底膜增厚和炎性细胞浸润,病变范围及程度介于熊果酸组和DN模型组。 7.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模型组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TNF-α、MCP-1及IL-1β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熊果酸组、替米沙坦组TNF-α、MCP-1及IL-1β表达较DN模型组减少(P<0.01,P<0.05)。 结论:1.熊果酸能够改善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态,并且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功能。 2.熊果酸能够降低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BUN和SCr水平,具有一定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3.熊果酸能够提高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抗氧化能力,减轻肾脏氧化损伤。 4.熊果酸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炎症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炎症因子TNF-α、MCP-1、IL-1β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