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及规模化使企业的竞争环境和发展规模发生了深刻变化,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企业只有不断地降低成本,推出更具个性化的产品,更加敏捷地获取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才能置身于国际大舞台,参与国际竞争。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纷纷引进和建立了企业资源计划(ERP),来管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规范和再塑企业流程,提高运营绩效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然而,对于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结果始终在两种观点中徘徊,一是认为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微弱甚至没有关系,即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悖论;二是认为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信息技术协同效应。本文以国内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了实施ERP系统的公司在财务业绩方面是否有所改善,采集了国内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探讨,并且获得了一些成果,以期对现实中人们对ERP系统的认识以及企业运作有所启发。本文正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章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框架的概述。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我们看到ERP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很多企业却陷入了“IT生产率悖论”的怪圈。到底ERP系统实施的效果是否能符合人们采用它的初衷,ERP系统的实施对我国企业的业绩是否存在正面和持久的影响,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对ERP实施的关键问题的实证研究还很缺乏,特别是对ERP系统与企业业绩关系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文献更是凤毛麟角。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利用国内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对ERP系统实施和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和论证。在本章末还介绍了论文的总体写作思路和写作安排。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是对国内外学者有关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文献的回顾。总结出,国外的研究思路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初,这段时间的研究认为IT投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微弱或者不存在联系;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今,认为IT投资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显著正相关的文献占了主流。此外,通过对文献的检索,笔者总结了国内ERP研究现状: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学者的研究多为对ERP开发、实施的讨论,而对ERP实施后的管理及影响研究比较少。研究方法上,理论推导和案例分析较多,实证研究少。第三章,ERP影响公司绩效的理论分析。本章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了ERP系统是如何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的。首先,笔者对ERP影响公司绩效的理论前提进行了分析,即ERP的体系结构、ERP所包含的管理思想及ERP系统应用的优势。其次,搭建了ERP效益评价的研究框架。笔者分析了IT投资收益的特点,借鉴前人对于IT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的研究,深入研究了ERP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并通过ERP效益曲线分析说明了ERP效益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最后,笔者对ERP实施的效益进行了总结,划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并通过引用徐州机械厂实施ERP的案例,举例说明了ERP实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第四章,ERP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本章是全文的核心章节。为了证实本文的观点,笔者提出了三个假设:假设1是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业绩会显著地好于没有实施ERP系统的公司的财务业绩;假设2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在实施了ERP系统后的财务业绩明显地优于实施前的业绩,但是规模较大的公司并不那么显著;假设3是非制造业公司在实施了ERP系统后的财务业绩明显地优于实施前的业绩,但是制造业公司并不那么显著。为了检验假设1,即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纵向财务业绩是否显著好于未实施ERP系统的公司,本文对比检验了沪市上市公司当中实施了ERP系统的139家公司和未实施ERP系统的139家控制组样本公司的纵向财务业绩。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我们发现,ERP样本公司在实施ERP系统后的第1年ROI、ROS、ATO指标都显著地下降,但是实施ERP后的第2年和第3年ROA和ROS指标较实施前有显著地提升,ROI和ATO指标值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而未实施ERP系统的公司,在本文检验的时间窗口期间,除销售净利率ROS指标没有显著变化之外,资产净利率ROA指标、投资回报率ROI指标和总资产周转率ATO指标都有显著地下降。除此之外,本文还根据行业和规模对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进行分类后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实施了ERP系统的样本公司中,小规模公司在实施ERP系统后的业绩改善较大规模公司明显,非制造业企业在实施了ERP系统后的业绩提升较制造业公司显著。总体说来,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对“生产率悖论”有力反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次证明了实施ERP系统能够改善企业的业绩,只是ERP效益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第五章,研究结论及展望。通过对ERP系统实施与企业业绩关系的研究整个过程及结论的总结,笔者对实践中企业实施ERP系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ERP系统的实施效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过程,ERP系统的实施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这就需要企业在实施ERP系统之前做好计划和预算,不要轻易放弃和终止ERP的实施。第二,评价ERP系统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不能光看财务指标。企业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利用财务指标来衡量ERP系统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还应该引入更多的非财务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内部管理水平、售后服务、员工满意度和供应商满意度等。第三,ERP系统的实施是企业范围的彻底变革。第四,一定要取得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从战略高度实施ERP。第五,ERP系统实施的准备工作要全面、充分。本文的主要贡献有:第一,论文的选题比较新颖。国外对于ERP系统与企业业绩关系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而国内对于ERP系统实施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章比较少,且主要采用的规范研究或案例研究的方法,本文是国内少数几篇有关ERP系统实施绩效的实证文章之一。第二,研究的角度有创新。本文将实施了ERP系统的样本公司按照证监会的行业分类分为制造业公司和非制造业公司,又按照公司规模的中位数将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分为大规模公司和小规模公司之后,对样本公司实施ERP系统前后的业绩进行对比来研究制造业公司和非制造业公司业绩改善的差异性,规模较大的公司和规模较小的公司业绩提升的差异性,是国内的文献所没有涉及到的问题。第三,研究的样本数据较有说服力。本文的样本公司囊括了1993年到2004年沪市上市公司当中所查阅到的实施了ERP系统的139家公司,同时以行业和公司规模为标准选取了139家未实施ERP系统的上市公司进行对比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最新的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时间跨度较宽,样本数量较大,具有较好的说服力。第四,研究方法较为先进。研究方法上,本文是国内研究ERP系统实施与公司业绩关系文献中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文章之一。根据前文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本文作了较大的改进,较为科学地验证了本文的假设,研究结果更令人信服。本文对ERP系统实施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和实证检验,虽然在ERP系统实施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作者学术水平有限、企业实践经验缺乏、以及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论文的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本文的研究数据可能不够全面。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关于ERP系统实施的信息披露不是很完善,在搜集数据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但是,由于搜集到的样本量较大,总体上仍然客观反映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其次,研究的时间窗口不够长。由于研究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本文只对比了研究了实施ERP系统的公司和未实施ERP系统的公司在实施前后3年的业绩。由于ERP实施绩效的滞后性,从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实施了ERP系统的公司的ROI指标和ATO指标实施ERP系统之后的第2年和第3年只是出现了业绩上升的趋势,并没有显著地提升。可以推测,如果将研究的时间窗口延长的话,可能会看到这个两个业绩指标在实施ERP系统之后的某个时点出现显著地提升。再次,对于控制组样本公司的实证研究结果深入不够。对于控制组样本业绩下滑,虽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致,但是未能提出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