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也存在长期借贷市场和债券市场尚未完善、长期贷款的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股权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随着股权融资规模的迅速扩大,再融资规模也随之加速增长,融资规模已形成首次公开发行融资与股权再融资“并驾齐驱”的格局。但由于证券市场相关的制度仍然不够完善,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市场对股票的定价并不是以能够反映公司真正业绩的盈余为基础,而是更多地依靠,诸如政策、消息等,或仅仅着眼于公司的报告期的会计收益,使公司管理人员有动机通过操纵应计项目和交易活动来提高报告期收益。从十几年前编造业绩神话的蓝田股份到近期虚增资产和利润,玩弄现金流的云南绿大地上市公司造假案的频繁发生,使上市公司的社会诚信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再融资后业绩普遍存在滑坡现象,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基于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为题,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来解决以下问题:(1)上市公司在配股、增发等股权再融资中是否同时存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2)若存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是否对公司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若影响,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分别产生何种影响。本文选取2007-2008年间进行股权再融资的10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应计项目操控模型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模型对A股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前一年及当年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2)两种盈余管理行为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业绩产生不同影响,应计盈余管理与短期业绩下滑有关,真实盈余管理与长期业绩下滑有关。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引导融资多元化,加强融资渠道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提供风险预警的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