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内已成下降趋势,但在我们国内,情形仍不容乐观,2012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约为42.4万例,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共29.8万例死亡,位居男性第三位,女性的第二位。现阶段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放化疗,精准时代的到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次临床观察即为探索总结健脾消积方联合我国自主研发的阿帕替尼在疗效及改善晚期胃癌患者中医证候、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及不足,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方法:本次临床观察,于2015.10至2017.09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房及门诊共选取42例患者,采取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给予中药健脾消积方联合阿帕替尼,对照组仅给予阿帕替尼口服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CA125)、KP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其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综合评估中药健脾消积方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3%,经检验,p(2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观察组健脾消积方联合阿帕替尼对于晚期胃癌中医症状的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口服阿帕替尼。2.疾病控制率: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33.33%,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23.81%,经检验,p>0.05,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肿瘤标志物:治疗后两组患者CEA、CA199、CA724、CA125的变化,经检验,均得出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健脾消积方在改善肿瘤标志物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4.体力状况评价:观察组KPS评分治疗后数值增长,而对照组有所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经检验,p(27)0.01,提示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单纯口服阿帕替尼治疗可能导致患者体力下降,而健脾消积方联合阿帕替尼的治疗方案相比对照组在改善患者体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5.安全性评价:患者治疗后常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纳差、乏力、蛋白尿和腹泻。严重不良反应有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观察组:高血压(28.57%),严重高血压高达19.04%,手足综合征(42.86%),严重者达23.81%,纳差(14.29%),乏力(19.04%),蛋白尿(28.57%),腹泻(14.29%);对照组:高血压(38.10%),严重高血压高达28.57%,手足综合征(52.38%),严重者达14.29%,纳差(52.38%),乏力(57.14%),蛋白尿(19.04%),腹泻(28.57%)。发生率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高,其中,两组患者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和腹泻经检验,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纳差、乏力经检验,p(27)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健脾消积方联合阿帕替尼组与单纯口服阿帕替尼组相比较在改善纳差、乏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1.健脾消积方联合阿帕替尼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体力状况,但在改善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2.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健脾消积方可有效改善阿帕替尼引起的纳差、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