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伦理思想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64374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学研究在20世纪以来的复兴,并不能掩盖墨子伦理思想研究在整个墨学研究中的薄弱地位,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墨子伦理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兼爱”、“非攻”、“义利关系”等传统墨学研究的显性领域,在经济伦理、社会伦理、教育伦理等方面的研究,则显得相对不足,尤其在墨子颇具特色的经济伦理、消费伦理、政治伦理、宗教伦理甚至教育伦理等领域,成果也未能得到很好地彰显,从而与墨学研究在政治、军事、科学、逻辑等其它研究领域的繁荣与发展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照。因而,有必要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墨子贵生、消费、尚贤、非攻、生态、宗教等伦理思想,并通过比较,对墨子伦理思想做一个力所能及的概括与整合,诠释墨子伦理精神的当代价值,从而对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的建构,提供可能的借鉴。
  墨子伦理思想研究的展开线索是:以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转型为原点,将墨子伦理思想的研究放在社会剧烈转型与整合的特定历史情境中,来解读其特殊的富有时代意蕴的伦理内涵,并从“人性欲生”的生活视角理解墨子“兼相爱”的伦理情怀,以生活的伦理解读伦理的生活,进而把握“赖其力者生”、“一天下之和”、“尚同”、“尚贤”、“非攻”与“天志”、“明鬼”等道德选择的现实意义。由此,寻求理解墨子伦理思想产生的特定的历史背景至关重要,以此为据,方能把握墨子伦理思想研究所处时代社会现实的非常态特质,在历史相对性的视域中,探究和理解墨子思想作为“显学”存在的相对性的伦理意蕴,避免伦理思想研究中超越历史的形上分析的流弊,从而接近墨子伦理思想相对性存在的历史真实。因而,本文墨子伦理思想研究不仅包含“墨子”个人的伦理思考,还具有墨家学派整体观念发展的伦理思想的延续,这样墨子伦理思想研究才会显得更加丰满,富有历史意义。
  墨子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义利天下”为价值旨归,方显出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并由“人性欲生”的维度求证人及其存在的意义世界。墨子以“刑与知之处”的理性,引领人们进入“兼相爱,交相利”的“爱人”的道德境界,并以此区分“义政”与“力政”,通过“诛无道”伐“不义之攻”,从而实现“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的社会和谐,达到“天下和、百姓阜”的政治文明之境。在经济领域,墨子更加关注“生民之道”,力倡“赖其力者生”,以此突显分配的正义原则,通过对节用之道与消费平等的阐释,揭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社会道德责任。墨子通过“天志”与“明鬼”的方式,将“天人合一”归于“民意”,跳出宗教思辨的俗套,以功利主义的积极入世的精神,关爱民生,使其宗教伦理富有浓厚的人性关怀的伦理气质。
  墨子对“非攻”之义的阐解不仅仅在于实现“诛无道”,其现实功用则在于引导天下之人彼此“兼相爱”、“交相利”,以此类推天下,从而显别于儒家的“礼主孝先”的仁义天下的传统,这与社会生活的安顿是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的。所以,反映在生态伦理方面,则“非攻”表现为爱生、重生、爱自然环境、保护人口生产的生态和谐,这符合墨子关注生命的生态伦理关怀的原初意指,“非攻”爱人、爱自然,富有“天人合一”的伦理关照,是为“天地之大德”,此与传统意义上的“非攻”思想的“正义”阐解,不尽相同。
  因此,墨子对人性至善的人间“良道”尤其期待,故而以道德教育渴求立德、立人、立业的伦理功用,主张强力作为,实现义利统一的价值匡正。墨子以其“博爱济世”、“中万民之利”的伦理精神,在诸多方面迥异于儒、道、法等其它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为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提供了合理的参照,其中诸如自然与环境的和谐理念、政治合法性的历史意识等伦理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研究有所补充,并增益于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
  墨子伦理思想的研究视域,不论在形式上如何多元,不论其以何种形态表现出来,总让人能够体会到一种浓烈的生活气息,这是墨子伦理思想研究过程中非常显著的特征之一。墨子虽以“兼”突出人伦之“道”的理性安顿,然而,“纯乎天理”绝非是唯一的。墨子对人生秩序的渴求恰恰又充满了感性的欲望,在墨子看来,最高的道德原则取决于生活的愉悦,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伦理欲求即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的生活欲求,这就是墨子所谓的“义”。这个“义”其实就是利,它是可以感知的经验世界,实际上它就是人在现实生活过程中深切体悟到的生活实利。《墨子·经上》云:“利,所得而喜也。”这里所指的“所得而喜也”在现实世界的经验表达即是“衣食者,人之生利也”,人之生生的喜感来自于生活的实利感受,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无疑深切体会到了墨子对道德真谛的阐解,道德是人欲的调适,而非人欲之灭失,道德关注的是生命的存在,它不是“存天理,灭人欲”。所以,墨子的“义”即是“利”,二者是统一的,合乎生活需要的利,它就是义。这在客观上化解了传统道德认识上的“理”与“欲”的紧张对立关系,对先秦理性原则的过度彰显,是有所规约的,这是墨子义利统一之辩的真正价值所在。
其他文献
纵观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一环。在党和国家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人才强国战略成为新时期的口号。在党的第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强调进行大规模干部培训,争取大幅度提高干部素养,并将此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此之后,在党的第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大会明确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战略意义。  随着公务员制度不断地推进改革和完善深入。公务员队伍依据岗位职能被划分为主要的三大
小餐饮作为餐饮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于经营场所面积小、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投入成本较低、需要人工少、收益快等优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在此同时,应当充分地重视小餐饮服务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为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市场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把好关。对于小餐饮的食品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对小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管。本文以浙江省P县为例,就此展开县域小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  本文研
学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人才交流服务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上海作为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地区,在教育理念和体制机制上具有前沿优势。探讨教育人才交流服务问题,能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直属的事业单位,在上海教育人才高地建设和服务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流程再造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起初运用于企业变革,随后拓展到政
学位
当今网络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传统传媒的深刻变革,也促进了当今的舆论形态的重大变革。更多的人通过新媒体、自媒体来获取纷繁复杂的信息咨询。党的十九大就目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明确了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民生、服务等方面,一旦出现负面情况极容易在自媒体等新网络媒体上形成舆情,互联网已成为新的舆论冲突的主阵地。而公安机
学位
网络舆情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而产生的舆情新形式。近年来,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平台飞速发展,与传统媒体共同形成了“融媒体”新传播格局。在这一背景下,网络舆情已逐渐取代传统的信访、媒体投诉等形式,成为数量最多、传播最快、爆发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社会舆情种类。因此,网络舆情管理也得到了各级管理主体的高度重视。十九大报告中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其中特别指出,“要加快建
学位
犯罪是全社会的问题,犯罪的实施主体是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犯罪的生成因素其中就包括社会因素,而罪犯的改造质量好坏、再社会化程度高低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所以说治理犯罪应当是全社会的责任。具体来讲,执行刑罚惩罚罪犯是监狱的职责,改造罪犯则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强调的是,监狱作为社会的一个行业,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改造罪犯实现罪犯再社会化需要得到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配合。  监狱是政府的公共
学位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精神和执行高校党委决策意图的战斗堡垒。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公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却难以有效发挥自身作用。本文以公共管理学科的视角,从行政组织学和组织制度理论切入,对上海市公立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机制类型划分为组织文化营造机制和制度建设作用机制。并从凝聚力营造、认同感和支持度营造两方面分析基层党组织的文化营造作用机制,从人力资
学位
船舶每年在长江水域产生约6万吨的污油,平均每一年有超过200艘船舶因各类事故的发生而沉没,部分沉船中储存的未使用完的燃油泄漏入水中。随着原油及石油制品、散装化工品的运量大幅上涨,近年来船舶污染情况也日益严峻。由于海上航行船舶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拥有一套相对成熟的船舶污染应急管理机制,而对于长江船舶而言,由于长江船舶吨位较小、航程较短,因此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应急管理机制还不够成熟,在
学位
“证照分离”改革从2015年在上海浦东区试点到2018年底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取得了较大的改革成果。涉企证照事项得到进一步清理、审批制度得到进一步理顺,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得到进一步降低,市场活跃度得到进一步激发。但与此同时,改革的推进也给市场监管部门后续监管带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市场主体跟风现象频出、部门之间信息流转不畅、协调整合监管模式不完备、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掣肘了温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职
基层监察工作职责重大,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确保公权力合法合规运用的可靠保障。国家新监察体制的实施,为监察工作和反腐败斗争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如何破解新监察体制实施后基层面临的困难以确保新体制正常运作并发挥应有的作用,仍是实际工作部门及学术界亟需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以制度变迁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WZ市LC区为例,对我国新监察体制实施后基层面临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