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农村新业态、新动能,这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多年来,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55.3%,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作为一种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方式,正在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识。但是,由于存在着认识层面、技术层面以及政策落地等方面的原因,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路径还不是很清晰,导致科技人员面对技术入股的激励更多的采取了观望态度。基于此,深入剖析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积极探寻资本化路径,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知识资本理论、农业科技金融理论为基础,围绕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现状、存在问题、制约因素等几方面展开论述。第一,从对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概念界定和相应理论基础进行交待;第二,通过文献查阅、典型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对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发展程度、参与主体、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典型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并对现有运行机制进行总结,从而梳理了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现状;第三,由现状分析得出虽然中国从政策上鼓励成果资本化的方式,但在现实操作层面还存在着不少的现实困难,包括部分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不高、科研人员股权常常被稀释、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方法缺失、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成本高等多个方面;第四,利用AHP层次分析法,以科研机构因素、中介因素、行业自身因素、政策因素作为四个一级指标,以成果价值、利益价值、价值评估、交易成本、科研投入、政策法规、农民素质、农业比较利益等作为八个二级指标,对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专家打分,计算出八个二级指标的不同权重,并获得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排名前三位的是成果价值、利益价值和价值评估。第五,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建议:构建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科研体制,完善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构建专业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体系,设计一套针对农业科技成果价值的评估方法;加大科研人员股权保障,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相关政策法规;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电子交易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联动优势;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基本法律《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法》,以法律形式明确指导资本化过程中的成果产权、股份比例限制、评估方法、合同协议签订的具体细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两点:一是针对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现状分别从转化进程、发展程度、参与主体、模式分析、机制分析五部分进行系统研究;二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因素进行研究并赋予权重排序,剖析制约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