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关乎到整个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以及最终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屡见不鲜。不少学者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比较和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大小,并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议。但是,将各项工具的效应研究与不同阶段的经济背景相结合来分析并不多见。在不同经济背景下,哪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影响力最大、与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最吻合也没有定论。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货币政策传导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来比较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分别采取VAR模型以及弹性分析的办法,得出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研究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并进行比较,为不同阶段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建议。作者认为,在我国近年来主要使用的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再贷款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操作对中介目标产生的效用最大;而在金融危机时期,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又是最为明显的。在不同的时期应侧重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并加大各个工具之间的配合以实现最佳调控效果。全文的逻辑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对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第二章阐述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理论以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传导机制。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货币当局运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进行调节。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其中,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作为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手段,它是央行最常使用的工具。第三章对1998年以来我国主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和运用状况进行了回顾,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再贷款政策。从1998年至今,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越来越频繁,这也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由行政性直接调控向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间接调控转变。2003年以来,为了抑制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央行频繁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存款准备金率又几度降低。它也成为我国最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第四章对我国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章先通过建立VAR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运用协整、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比分析从2002年至今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然后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实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弹性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在特殊背景下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在正常时期,公开市场操作对中介目标产生的效应最大;而在金融危机这个特定的时期,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又是最为明显的。第五章得出本文的结论并且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结合前几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不同实施效果的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货币当局应大力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加大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配合,以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其他政策的配合。最重要的是,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背景,才能使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