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中接口变换器的多时间尺度分层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网是以电力电子变换器为主体,配合以储能和负荷单元,以控制策略为支撑,可实现多发电单元联合供能、多控制策略协同工作、多层架构灵活配合。本文主要工作是针对微网变换器间的协调控制及微网控制展开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分析了 VSG控制与下垂控制之间的关系,推导了不同容量的多台VSG之间的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均分公式,对孤岛模式下包含多台VSG的微网进行分层控制,在第一层控制输出特性稳定的前提下,采用集中式控制,在第二层控制器中引入了对微网交流母线的频率和电压的二次补偿控制。其次,分析了转子运动方程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电能的广泛使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传统的接触式电能传输存在接触损耗、线路老化、尖端放电等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不适于采用传统的有线供电方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生存环境独特,而产生了与陆地微生物不同的代谢方式,因此从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发现结构新颖、功能特殊的活性化合物已成为天然药
在现行变电站集控管理模式下,实现对遥视系统的智能化、电气化的升级,能够起到提高企业效益,改变工作模式都有积极作用。一方面,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同倒闸操作结合起来,替代了操作人员在现场及时检查设备状态切换的工作,更好的发挥了设备远方控制的水平和操作安全性,解决由于一次设备状态检查存在安全性限制,使集控中心进行较复杂倒闸操作的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具有更精准的设备检查视角,替代人为巡视检查,
簇毛麦属(Dasypyrum,又称Haynaldia)在植物分类上属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的小麦亚族(Triticinae),是小麦的近缘属之一。具有抗小麦叶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等多种病害,是改良小麦的重要三级基因源。簇毛麦属包含二倍体一年生簇毛麦(D. villosum)、二倍体多年生簇毛麦(D. breviaristatum)和四倍体多年生簇毛麦(D. bre
由于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的结构特点,使其对电网的冲击十分敏感,即使很小的不平衡电网电压,也会影响DFIG的稳定运行,并向电网输送大量谐波,从而降低电能质量并进一步恶化电网,随着风电机组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大, DFIG对电网的这种影响将不可忽略当电网电压出现故障时,基于正常电网条件下的控制策略已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风电并网要求,因此,故障电网条件下控制DFIG风电机组的稳定运行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MCR-WPT)技术自诞生以来,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与青睐。近年来,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际应用中对单发射器-多接收器MCR-WPT系统的需求
SiCMOSFET的导通电阻低、开关损耗小,使得SiCMOSFET逆变器的逆变效率更高、体积更小。本文基于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完成了 SiCMOSFET的应用研究。首先,论文分析了 SiCMOSFET对驱动的基本要求,利用ROHM公司的SiCMOSFET网表模型确定了驱动电路相关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采用光耦隔离的SiC MOSFET驱动板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利用设计完成的驱动板,测试了两种不同型号Si
结构损坏已成为目前在航空、军事等领域的常见问题,而这种损坏大多数的原因来自于冲击,由于损坏不能及时被发现而造成事故发生,因此冲击源识别系统研究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的识别方法复杂且成本高,而新型的软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数据的训练建立模型来省略中间复杂的计算过程和处理非线性、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本文基于软计算设计并制造出一套冲击源识别系统,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查阅期刊,文献和硕博论文,
学位
随着世界能源短缺的加剧以及风力发电的迅速发展,并网风电机组的类型也日新月异,同时风电并网对电网运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围绕笼型异步风电机组,尤其对全功率驱动的异步变速恒频发电系统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介绍了采用笼型异步发电机的定速风电机组构成以及双速运行原理,并对定速风电机组并网和电网电压跌落下的动态响应做了仿真分析,指出定速风电机组在深度电网故障下的不足。(2)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