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和正常糖耐量(NGT)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的检测,1、比较GDM和NGT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家族史、生产史、受教育程度、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及其他生化指标是否存在差异2、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高、双顶径、APGAR评分、血糖、红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水平等临床指标是否存在差异3、两组孕妇体内维生素D水平是否存在差异4、GDM组中血糖控制满意组(I组)和血糖控制不满意组(II组)两组在生产方式,母婴并发症和维生素D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寻找妊娠糖尿病潜在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同时探讨25-(OH)D与GD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11月至2017年1月在和平产院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住院生产的怀孕妇女,进行75克的葡萄糖耐量测验(OGTT),根据在2011年出版的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关于糖尿病诊断方面的相关标准,诊断妊娠糖尿病(GDM)121例,糖耐量正常者(NGT)216例。同时将GDM组按血糖控制满意标准,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I组)96人和血糖控制不满意组(II组)26人。对上述妊娠人群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记录基本资料;门诊产检时跟踪记录详细的临床和生化指标;并于晚期入院待产时空腹取血行血清25-羟维生素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钙(Ca)、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及常规B超检查;产妇生产后详细记录其分娩方式、并发症;新生儿出生后行血糖、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身高、体重及APGAR评分等一般指标检测和记录。分别比较GDM和NGT两组各项临床代谢指标、妊娠结局、新生儿各项指标以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同时比较GDM I组和II组血清25-(OH)D及母婴不良结局,利用SPSS 2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GDM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比例、二胎及以上生产史比例高于NG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低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和NGT两组之间素食≥荤食及是否喜爱甜食的饮食习惯、每日≥一小时的活动时间及有吸烟饮酒史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患者的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收缩压、空腹血糖、HbAlc显著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舒张压、血钙、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平均体积比较,无显著区别,没有什么统计学意义(P>0.05)。3、相比于NGT组的患者,GDM组的病患血清25-(OH)D要低得多,两者之间的差别是有统计上的意义(P<0.05);II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I组,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上的价值(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长、糖尿病家族史、二胎及以上生产史、教育背景(大专以上水平)是GDM的相关因素,且血清25-(OH)D水平是GDM的独立保护因素。4、GDM组剖宫产及羊水过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GDM组的新生儿患各种并发症(巨大儿、低血糖、红细胞增多、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的风险较NGT组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和NGT两组妊娠高血压症、胎膜早破、新生儿畸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II组的剖宫产、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窘迫、畸形率明显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II组的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龄,二胎,较低的教育水平,DM家族史,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是GDM的危险因素,对该人群应强调GDM的筛查、加强健康教育以及血糖监测。2、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能是GDM的独立保护因素,孕期对于高危人群应重视早期监测并积极补充。3、GDM会导致母婴并发症高发,需早发现早治疗,严格血糖控制,加强孕期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