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制造业是吸纳我国劳动力的重要部门,但近年来由于发展动力不足,其对就业的贡献逐渐下降。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我国登记失业总人数呈直线式上涨,确保就业稳定仍然面临不少潜在挑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鼓励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保护并提升制造业带动就业的能力意义重大。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之一,直接推动社会进步。而技术知识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便是技术溢出的表现形式。技术溢出指一个部门(企业、行业或地域)进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新技术或新知识从开发部门溢出到其他部门,但接受溢出的部门并不为此承担成本。技术溢出是个动态过程,一般依附于技术创新,因此二者密不可分。大量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对就业存在双重影响机制,即就业替代和就业补偿机制。但这些研究并未对技术溢出和技术创新的就业效应进行区分识别。因此,本文将技术创新、技术溢出与就业总量增长放置在同一框架中进行研究,利用制造业2005—2013年间21个产业部门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引入进出口贸易额作为控制变量,试图识别技术创新与技术溢出对就业的具体影响,重点探讨技术溢出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技术溢出在制造业中存在就业促进效应。具体而言,技术溢出对于中低技术产业的就业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于中高技术产业的就业并无明显影响。第二,技术溢出除了直接对就业造成影响,还会通过资本量和各产业部门中的企业数量对就业产生影响。当技术溢出与资本量结合,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对就业增长起着抑制作用;而当技术溢出与各产业部门内的企业数量结合时,二者共同对就业增长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三,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值对就业增长始终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企业生产规模越大,提供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失业总人数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第四,产品出口额对于就业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说明出口额的增长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大出口力度有利于提高整体就业水平。根据研究结论,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首先,鉴于技术溢出对于就业增长存在正向影响,政府应该鼓励制造业各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并在不违反知识产权法等法律的基础上,为技术溢出疏通溢出渠道。其次,政府应该制定各种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使得企业可以扩大其生产规模,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后,重视开放经济,适当调控汇率,鼓励制造业产品面向国际市场、走出国门,用产品出口带动国内制造业各产业就业总量增加。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有:第一,技术溢出分为物化(embodied)的技术溢出与非物化(disembodied)的技术溢出。本文同时研究了物化与非物化这两种形态的技术溢出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第二,大多数研究考察了FDI溢出效应或者进口贸易溢出效应对就业的影响。而本文从国内产业间技术溢出的视角出发,引入国家间贸易因素进行考虑,对现有研究进行了一种补充和扩展。第三,对中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进行分组分析,结论显示技术创新、技术溢出的就业效应在不同技术水平的产业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受到研究数据和个人能力限制,本文只能将研究对象的时间截止至2013年,并且无法进一步探索技术创新及技术溢出对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其次,本文受技术溢出的衡量方法所限,数据采用了制造业产业层面的数据,并不是更为细致的企业层面数据,并不能很好地展现企业的个体差异。最后,由于从该角度入手进行研究的文献少之又少,受学术能力限制,对回归结果所进行的解释不够全面深入。这些问题还有待在后续工作中改进和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