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缓解耕地减少的巨大压力,实现“内涵挖潜出效益”,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底开始推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工作,希望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既可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又可以优化用地布局、改善村容村貌。然而,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保证政策顺利实施,如何协调多方利益是问题的重点。农户是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最基本、最直接的单元,是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的主体。以此为出发点,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进展,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接着追溯了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历史沿革及存在的问题。之后以农户行为理论、社会分层理论、公众参与理论等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农户在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接着基于课题组对江苏省南通市的农户调查成果,运用Logistic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力求对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在实证研究中,除考虑影响农户行为的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农户参与意愿等内部因素外,还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农户主要关系人的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农户参与意愿与户主的年龄、家庭纯收入及其主要来源、建房年代、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和家庭主要关系人的态度行为存在相关关系。针对现阶段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提出加强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条例,规范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维护农民权益,整理后部分收益分配给农户;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应与农地流转、股份制改革等配套实施;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几点建议,力求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完善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全面推广提供一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