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制度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对于中国经济,由于多年累积的制度和体制因素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的经济将可能面临最为困难的境地。要从根本上化解众多经济社会问题的风险,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是其最为彻底、有效的方式。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最终是通过劳动者在实际操作中的职业技能来实现的。因此,职业教育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目前,中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了扩大,服务经济与社会的能力也明显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发展不平衡、投入严重不足,行业企业的参与积极主动性不高;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自身的管理体制不够顺畅,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最终,当前的职业教育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根源还是对职业教育的经济社会作用认识不足,教育财政中职业教育的角色定位不明,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体系不完善,导致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及法律、政策等手段缺位,另外,中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自身发展理念落后也是中国职业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本文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公共财政、职业教育及公共财政制度安排与职业教育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利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探析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职业教育及相关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大小,明确职业教育在公共财政中角色定位,得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证基础。而且提出当前我国公共财政政策对教育的均衡投入和重点支持建议,以纠正公共财政制度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定位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论文试图提供两个研究视角:其一,从经济学角度,对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贡献进行实证分析;其二,把职业学校设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从学校本身角度,探求当今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孙机著,中华书局,2014年7月  《一战中的华工》  徐国琦著,潘星、强舸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  《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  陈煜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8月  《丝绸之路》  刘迎胜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  《燕南园往事》  汤一介等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8月  《穿布鞋的马云》  王利芬、李翔著,北京联合出
21世纪素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中国也已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轨道,并将给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
20世纪20、30年代,安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大都入不敷出,普遍负债,安徽农村的负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时期安徽的农村借贷关系主要分为传统与新式两种。传统借贷关系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