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欧洲中心ERA-40再分析资料、CRU-TS3.0数据集以及中国站点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季和夏季欧亚大陆不同层次地表热力异常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同期和前期五月欧亚大陆地表热力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和浅层土壤温度大尺度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从局部来看差异相对较大的区域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和西南部:1959—2001年,欧亚大陆北部春季和夏季地表均表现出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欧洲中心ERA-40再分析资料、CRU-TS3.0数据集以及中国站点观测资料,分析了春季和夏季欧亚大陆不同层次地表热力异常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同期和前期五月欧亚大陆地表热力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和浅层土壤温度大尺度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从局部来看差异相对较大的区域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和西南部:1959—2001年,欧亚大陆北部春季和夏季地表均表现出变暖的趋势,增暖幅度北大南小,春季大于夏季,大陆南部部分区域为变冷的趋势;春季时空分解第一模态空间型表现为南北反向变化的特征,夏季则表现为欧亚大陆西南小范围区域与欧亚大陆其他区域反相变化,春、夏季对应的时间系数均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出现转变。站点观测资料分析结果也证实了中国区域的地表气温和浅层土壤温度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特征。(2)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第一模态与同期欧亚中纬度印度以北地区和我国中东部地区地表热力异常具有密切联系,当上述地区夏季地表气温偏高时,我国东部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而华南和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反之亦然。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第二模态与同期欧亚大陆中高纬贝加尔湖以东和以西地区以及我国东北部地区地表热力异常关系密切,当欧亚大陆中高纬贝加尔湖以东及以西地区夏季地表气温偏高,而我国东北部地区夏季地表气温偏低时,我国东南沿海和内蒙古中部夏季降水偏少,东部其余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反之亦然。(3)当五月欧亚中纬地区中部地表气温偏低,而印度西北部表气温偏高时,后期夏季欧亚大陆中纬地区中部和西部500hPa位势高度偏低,而欧亚大陆其余地区位势高度偏高,我国东部地区为异常的偏南风偏强,有利于夏季风向北推进,江淮流域水汽偏少,并且对应的上升运动偏弱,而华南及北方地区水汽偏多,对应的上升运动偏强,因此后期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偏少,东部其余地区降水偏多:反之亦然。当五月欧亚大陆高纬地区中部地表气温偏低,而中南半岛以北地区地表气温偏高时,后期夏季欧亚大陆中纬地区东部500hPa位势高度偏低,大陆南部位势高度偏高,我国东部特别是东南部地区偏南风偏强,有利于水汽向江淮流域及其以北地区输送,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东部水汽偏少,并且对应上升运动偏弱,而东部其余大部分地区水汽偏多,对应上升运动偏强,因此后期夏季我国东南沿海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而东部其余地区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其他文献
采用低温乳液聚合制备环保型乳聚丁苯橡胶SBR1723N胶乳,考察了聚合过程中结合苯乙烯含量和门尼粘度影响因素,对环保型终止剂和福美钠终止聚合反应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单体的转化率严格控制在66~70ω%范围内,可以制备结合苯乙烯含量为23.5ω%的SBR1723N胶乳;分子量调节剂加入量为0.10~0.13ω%时,生胶门尼粘度可控制在110~135,且采用分批加入方式制备的SBR1723N基
目前GRAPES (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模式高层大气预报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三维变分同化系统高层背景场构造方案采用存在缺陷的外推方案,使高层大气的背景场和卫星观测资料之间存在巨大偏差,卫星高层通道资料在同化过程中被剔除,从而影响同化模式有效使用高层观测资料,造成GRAPES模式同化和预报效果不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
本文利用1959-2010年我国逐日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首先对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进行了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区近50年来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环流特征,然后对华北地区冬季持续性异常低温事件与大气低振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我国华北地区冬季的低频温度建立了统计预报模型,并利用2009/2010年华北地区冬季资料进行检验。主要得到
本文利用NCAR最新大气环流模式CAM5.1设计了一系列数值试验,对我国东部大规模城市化可能对东亚地区冬夏季环流及降水分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其中,对大规模城市化的表现分为两个方面来讨论——城市比重的增加及黑碳气溶胶排放量的增多。主要结论如下:(1) CAM5.1模式对全球及东亚地区的冬、夏季环流场及降水等物理量场均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控制试验结果很好地反映出观各个气象要素的实际状况。(2)中
大气气溶胶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强烈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平衡,进而影响全球环境和气候,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因子。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气溶胶高值区之一,因此,利用地基遥感数据研究这一地区的气溶胶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获得太湖地区气溶胶特性长期变化的数据集,更有利于提高对该地区气溶胶特性的认识,并减小该地区气溶胶气候效应的不确定性,对天气预报、气候变化预测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卫星观测
本文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分析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研究辽河流域生态格局及其驱动因子。利用辽河流域1982~1998年NOAA/AVHRR与1999-2010年SPOT VEGETATION的旬合成NDVI资料和35个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使用均值法、差值法、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NDVI(归一化指数)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以及NDVT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
福建是台风登陆频数较多的地区,受台风暴雨影响严重。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特殊的地形地貌与台风环流的相互作用常常对台风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一些非常规的影响,此种情况下影响台风降水的各种物理机制将变得更加复杂,是实际预报工作中的难点。为了进一步揭示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地形、非对称结构等因素对此类台风降水分布特征的影响,本文使用美国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全球再分析资
祭祀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自然和祖先的祭祀活动更是由来已久。早在旧石器时期人们就有崇拜自然的原始信仰,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祭祀天地更是成为了帝王的专利。祭祀建筑作为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和载体,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反映着古代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高度。目前学术界对于祭祀建筑的研究侧重于地面现存古建筑的研究,对于考古所见的祭祀建筑遗址的研究以商周秦汉时期的居多,对辽金时期的祭祀建筑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以其优异的处理效能在城镇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MBR中的膜污染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成为了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膜污染与微生物的群体感应有着密切联系。通过生物刺激扩增本土功能菌的方法简单灵活,能更有效地发挥功能菌的功效。生物刺激策略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采用生物刺激手段调控MBR中微生物群体感应、进而控制生物污
“执转破”是继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基本解决执行难之后出现的热门词汇,全称为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制度。“执转破”是解决执行难的助力措施,有其制度本身的无可替代性。因此,该制度一经确立就成为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热议和研究的问题。但是,随着该制度的实施,司法实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执转破”是为解决企业法人作为被执行人,又无财产可供执行情况下,将执行案件转入破产程序、顺利退出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