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方式,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要充分认识落实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干部是关键。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工作生活中,通过实践和学习从而形成的自身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的总称。领导干部通过日常执行政务的实践活动和接受外部法律教育能够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无论对其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还是对国家法治建设,都愈加重要。领导干部带头依法行政、做到执政为民,另一方面,对全社会的法治建设有极强的带动效应。领导干部在我国国家治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治国理政的重要职责,他们的法治观念强弱、法治思维能力高低以及守法、用法水平的高低,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干部群体之中,存在一部分藐视法律、违背法治精神、执法犯法的现象,尤其是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思维及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这对我国领导干部形象及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决策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依法治国的要义和难点是依法治官,让掌权者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执行法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法律约束掌权者,把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里。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其中领导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多手段、多举措方式来促进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建设,主动营造学习法律的氛围,创造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的平台,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帮扶法律学习,开展法治警醒教育活动;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强化国家机关和社会外部监督力度和范围,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体系,改变不愿学习、被动学习的局面,开创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提升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