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非致命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质含量、受体交互作用蛋白1(RIP1)及RIP3含量、程序性坏死细胞比例,并观察Nec-1对以上指标的影响,以观察Nec-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所致肺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为MODS发生发展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分配96只SD雄性大鼠,创伤组、假创伤组、干预组、溶媒对照组各3个时间点(复苏开始后2h、6h、12h)均为8只。创伤组.大鼠采用非致命性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即腹部切口加失血后复苏,假创伤组大鼠同样采用此模型但只给予血管插管但不进行放血与复苏,干预组大鼠于复苏前5min尾静脉注射Nec-11mg/kg,溶媒对照组大鼠于复苏前5min尾静脉注射同体积Nec-1溶媒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于复苏开始后2、6、12h取大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并评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质含量检测、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程序性坏死的特异性蛋白受体交互作用蛋白1(RIP1)及RIP3、流式细胞术检测程序性坏死细胞比例。结果1.假创伤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显微镜检查无明显变化,组织病理学评分无差异(p>0.05);创伤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镜检均较假创伤组有明显变化,并有在明显评分上有明显差异(p均<0.01),且在复苏后12h内随时间延长而损伤加重(p均<0.05),各时间点溶媒对照组病理变化与创伤组大鼠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假创伤组仍有明显变化,但较创伤组对应时间点病理表现明显较轻(p<0.05),病理改变仍随时间延长而明显。2.假创伤组大鼠BALF中蛋白质含量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创伤组大鼠各时间点BALF中蛋白质含量均较假创伤组明显增高(p均<0.01)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p<0.01);各时间点溶媒对照组大鼠与创伤组大鼠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大鼠6h内BALF中蛋白质含量较创伤组有无明显减少(p>0.05),12h时较创伤组减少(p<0.05);但干预组各时间点BALF中蛋白质含量仍明显高于假创伤组(p均<0.05)。3.创伤组大鼠各时间点肺RIP1和RIP3表达量较假创伤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且随时间延长而增高(p<0.01);假创伤组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各时间点溶媒对照组大鼠肺RIP1和RIP3表达量与创伤组大鼠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大鼠肺组织RIP1和RIP3表达量在6h至12h均明显低于创伤组。4.创伤组大鼠肺组织程序性坏死细胞比例随时间延长而增高(p<0.01),且各时间点较假创伤组均有明显升高(p均<0.01);溶媒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与创伤组大鼠无明显差异(p均>0.05);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程序性坏死细胞比例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创伤组大鼠(p均<0.01),开始复苏后2h时与假创伤组大鼠无明显变化(p>0.05),但在6h及12h时间点仍高于假创伤组(p均<0.05)。结论1.创伤失血性休克能导致大鼠肺损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充血、出血、微血栓形成,肺泡及肺间质内富含蛋白质液体渗出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且在12h内随时间延长有逐渐加重趋势。而Nec-1能够部分抑制这种现象的发生2.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所致肺损伤中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现象,且在复苏后12h内随时间延长而增多。Nec-1能够部分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所致大鼠肺损伤的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发生,并在复苏后12h内这种抑制作用持续存在。3.短时间内Nec-1能够部分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所致大鼠肺损伤的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发生,较长时间Nec-1的抑制作用及在不同实验对象及模型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