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影子银行。一方面,影子银行提供了资金融通的渠道,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外一方面,由于影子银行杠杆率较高,风险较大,应该引起监管层的重视。无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还是刚刚过去硝烟未散的美国次贷危机,都与影子银行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影子银行对区域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研究了影子银行与区域金融稳定性相关理论基础。界定了影子银行的定义和范围,分析了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特征及监管情况;研究了金融稳定性相关理论和区域金融稳定性的定义;研究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本文认为影子银行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弱化货币政策以及引发系统性风险来影响金融稳定性。其次,对比分析了影子银行规模的测算方法,然后测算出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影子银行规模。构建了包含18个指标的区域金融稳定性测算体系,并使用熵值法加权计算出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金融稳定性指数。最后,使用各省2005-2016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区域金融稳定性指数(FSI)为被解释变量,影子银行规模(Sbank)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控制变量:房地产价格(H)、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P)、货币供应量增速(M2g)、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R)以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IVA),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影子银行规模对区域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实证显示,就全国而言,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增长对金融稳定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考察基本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和地区间的差异性,本文将全国31省按2005-2016年的平均人均GDP值分为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省份四组,分别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省份,影子银行规模的增长会对区域金融稳定性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而对于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省份,影子银行规模的增长将明显的提高区域金融稳定性。这也证明了影子银行规模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即存在阈值效应,当影子银行规模相对较小时,鼓励其发展有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但当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将会对金融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影子银行监测、引导影子银行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