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数以万计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它们凭借超强的实力和独特的运营能力在中国经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十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迅猛,世界五百强大企业基本进驻中国,它们所生产的增加值或者GDP,已经占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华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追求“国民待遇”,另一方面其不道德经营、不合伦理的发展日益呈现并严重损伤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很多跨国公司在其母国标榜为“道德模范”企业,为何进入中国之后会变成“唯利是图”的食利工具?如何正确看待跨国公司的社会角色,如何正确看待在华跨国公司生产经营中的不道德、不合伦理的问题,如何正确看待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双刃剑”作用,这些都是在华跨国公司伦理问题的症结。研究在华跨国公司伦理问题可以更好的认识跨国公司本质,规约其行为,促进其合德经营与发展,对于当下中国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从经济伦理学和企业伦理学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研究跨国公司伦理可以为发展完善我国经济伦理学和企业伦理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为我国企业伦理模式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一定的借鉴。研究在华跨国公司伦理首先要对跨国公司的角色进行进一步的厘定。当前,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的是救世主的不合理角色,而不是竞合者的角色;更多是起到控制经济的作用,而不是促进经济、合作共赢的作用。跨国公司合德经营的应然状态应当是自觉履行企业伦理准则,自觉肩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责任。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视角看,在华跨国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人(员工和消费者)、政府和生态环境。在华跨国公司的经营与人权伦理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员工和消费者基本权益的侵害,出现“血汗工厂”、欺诈消费者等不道德现象。从伦理和法律角度规约跨国公司经营行为,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企业人权发展理念,尊重东道国人权、尊重企业员工人员、尊重消费者人权,不仅有利于东道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跨国公司的“基业长青”,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华跨国公司的经营与政府伦理关系问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商业贿赂、涉嫌垄断等不道德行为。有效解决在华跨国五花八门的行贿问题,有利于跨国公司和中国各级政府之间和谐健康的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在华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生态环境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肆意破坏环境、掠夺资源等行为。追求卓越的跨国公司都应重视环境伦理,有发展远见,实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身和东道国之间的双赢。近年,在华跨国公司出现了大量的不道德、不合伦理的生产经营行为,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毋庸质疑,从本质上看,在华跨国公司改变不了其日益泛滥的个人主义、疯狂追逐超额利益的本性,不道德经营的系列问题以及伦理困境都是跨国公司富可敌国的食利本性决定的。但是我国的企业伦理道德、法律法规以及文化体制客观上也对在华跨国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是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在华跨国公司不符伦理道德的生产经营行为要进行必要揭示并进行规约,对其伦理缺失的成因应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客观分析其在经济伦理上的贡献。总而言之,对在华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成绩和贡献应当辩证看待、适度肯定,但是对其追逐超额利润的本性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对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道德经营等问题应该旗帜鲜明的进行批判。目的在于驾驭利用好跨国公司,既为我所用,又不薄其利益,从而探索一种具有操作性和应然性的跨国公司伦理方略,指导跨国公司合德经营、合德发展;促进跨国公司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使其真正融入中国,实现和谐共赢的发展;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谐经济秩序提供有利的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