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旅游研究的主流仍是关注其如何发展,缺乏对发展过程和结果做必要的反思。同时,由于对旅游的本质缺乏合适的认识,使得旅游的发展思路时常脱离旅游本身的需求,游离于其本质之外,造成旅游的“异化”。论文冷静看待旅游的发展及其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和付出的代价,对当今我国旅游异化现象进行全面解读,对旅游的本源和归属进行辩证思考,试图寻求一个更加纯净的、可持续发展更长久的旅游的“自我”。论文第一部分从旅游本质研究和旅游异化现象研究两个方面综述文献,同时概述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论文第二部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认识旅游的本质。时下对旅游本质的论战集中于旅游的性质应归属于经济性(消费性)还是文化性(精神性)。论文认为,在旅游的本质中,其多种性质共同存在,不同的参与方和研究者会有不同的观念倾向,不能用某一个性质来限制旅游的多方位、多角度发展。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的论证来看,旅游需求方角度的旅游本质定性侧重于其文化性(精神性),供给方则重视其经济性(消费性),而旅游需求方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其定性应在旅游的各个性质中占有更大的权重,经济性因而不应成为旅游的核心性质。论文第三部分在对旅游本质认识的基础上解读我国当今旅游异化现象,主要着眼于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旅游目的地社区等四个方面。旅游异化是指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或将要出现的一些会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或引起旅游变质的力量和现象,在旅游异化过程中,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丧失,遭受这些异化力量的奴役,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过程。此部分关注旅游异化现象的表征,并给出简单的成因和应对措施,同时在景区旅游异化的部分给出一个可行的图论模型来解决其异化现象中的容量控制问题,该模型也体现了运筹学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论文第四部分给出对旅游异化现象成因和影响的深层思考,分别考虑宏观和微观的影响因素,给出三个角度的分析:我国宏观旅游发展模式,即TPE模式干扰了旅游本质的定性;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现状带来的人类精神世界的迷失影响着旅游的各个角落;人们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影响着人们的旅游观。论文第五部分探讨旅游本质应当怎样正视旅游异化的冲击,寻找可持续发展更加长远的回归之路。论文认为,旅游的发展应当多一些孩童式的对美的好奇和对自由的追求,多一份淡泊,少一点功利;在我国发展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旅游也应跟上和谐发展的步伐,旅游产业应当多方位的全面进步,旅游文化的发展应得到重视;同时在我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旅游的发展也应具有中国特色,旅游不仅用以消遣、娱乐,也是一个向国际展示中国的平台。论文第六部分给出研究过程中的五点重要结论,总结论文不足之处以及可拓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