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摄影师转型做导演的顾长卫,近年来在电影创作的探索与实践方面做出了不懈地努力。他始终追求一种独特的、有趣的、有艺术性的个人化风格,注重影片的原创性和深刻冷峻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不拒绝明星效应和影片的趣味性,在充满喜剧元素的电影情节中,传达着令人震撼的悲剧性力量;在表现小人物命运的故事中,蕴含着充满现代意识的对于人性的思考;在突破电影对人物形象好坏、善恶、美丑等二元对立、简单粗暴的价值判断中,表现出对人的精神需求更为细致地理解和同情。《孔雀》、《立春》、《最爱》中的第一主角都是生活在社会边缘地位的女性,她们处于社会的边缘位置,却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追求生活理想,电影创作者通过对她们命运的表现,来表达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生存及人性的严肃思考。论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四章来论述。引言主要介绍选题的研究意义、顾长卫电影研究现状和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第一节主要概括了顾长卫在当代影坛上的地位,以及他在电影美学形态上给当代电影所带来的启示,对顾长卫电影的价值与意义作整体上的评价;第二节阐述本文主要运用的理论资源——现代主义人文价值观和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特别是从电影的内部结构入手,分析传统电影叙事模式和结构中所隐藏的女性被压抑的现象,揭示女性主体身份被剥夺的根源。以现代主义人文价值观和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为视点,探讨顾长卫的《孔雀》、《立春》、《最爱》等影片性别观念的进步性,以及他的电影对女性人物的生存境遇与命运的真实表现。第二章主要从电影文本出发,论述《孔雀》、《立春》、《最爱》等影片的文化意蕴。第一节主要通过对电影《孔雀》的解读,来探讨顾长卫的电影对女性主体身份的认同及其文化反思主题,《孔雀》中姐姐的故事表达了强烈的女性欲望,质疑了男性社会所构筑的象征秩序和女性在其中的从属地位,揭露了性别不平等的事实。同时,影片通过对哥哥和弟弟故事的叙述,表现了畸形时代的人生众相,揭示出潜隐在个人命运之下的悲剧因素,从而对时代与文化进行了反思。第二节通过对电影《立春》中女主人公王彩玲形象的分析,来揭示女性在做自我选择时的艰难与困惑。第三节通过对电影《最爱》中商琴琴、赵齐全等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爱情的真谛,反思人性被压抑和被扭曲的现实。第三章以具体影片为例,探讨顾长卫电影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所运用的独特镜语。第一节论述了顾长卫电影画面质朴生动的特点,构成这一特点有两个因素:一是影片中有大量富于生活质感和象征意义的细节,它们不仅增添了影片的时代气息,也令观众印象深刻;二是匠心独运的电影色调,灰蓝色的色调映照了影片人物那失落的心境,而黄色则表现了主人公豁达开朗的心情,电影色彩生动地表现了影片的主旨。第二节从影片方言的运用、音画效果的同步等两个方面,探讨了顾长卫电影巧妙的声音处理。第四章对顾长卫电影表现女性形象时所做的艺术创新展开具体论述,第一节探讨了其影片的悲喜剧风格,顾长卫电影中有许多喜剧性的情节和因素,它们使人发笑,让人感到滑稽,但这些滑稽背后是生活的不合理和某种扭曲,这种悲剧性的情绪又令人悲愤。第二节论述其独特的叙事方式,顾长卫的电影拒绝运用叙述者大于人物的全知叙述者视角,而善于运用“现知内心叙事视角”,即在电影中选取一个特定的叙事者,采用他的眼光来展开故事叙述;或运用与生活并不同构的“非常态”叙事视角,灵活多变的叙事方式增添了电影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顾长卫在拍摄电影《孔雀》时,采用了缀合式段落结构,《立春》和《最爱》则是按照生活时间的自然顺序展开叙述,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独特的叙事结构强化了电影的艺术蕴含。开放式的电影结尾则是顾长卫的电影最突出的叙事方式之一,他在影片结尾的处理上采取了开放式结构,不将自己的主观意图强加给观众,从而使得他的电影具有了一些后现代意味。论文的结语部分,将顾长卫的电影创作放置于当代文化的大背景之下,考察了其艺术创造的独特价值和意义。